曾被視為信息時代落伍者的非洲,今天也迎來了一場與國際尖端技術接軌的“響鈴革命”。手機,正以迅不可擋之勢橫掃非洲大陸。
據統計,非洲撒哈拉地區近5年的移動電話已經比過去40年的固定電話多出3000萬部。在盛產鉆石的博茨瓦納,每八個人中就有一個有手提電話。更引人注目的是南非,它有9000萬手機用戶,而固定電話用戶才5000萬。即使像剛果共和國、盧旺達和馬拉維這樣貧困的國家也裝備有相當完善的數據網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這塊仍有半數人人均日消費低于2美元的大陸,它的手機用戶竟比歐洲人更舍得花錢打電話。
“響鈴革命”使非洲每一寸土地都在發生變化。因為手機市場競爭激烈,所以各大廠家紛紛提供預付卡,這樣即使沒有銀行賬戶和信用卡記錄也可以很方便地得到一部手機。非洲今天的數據網絡急需要跨國公司的巨額投資,以及設立一套規章制度及操作公開化。非洲各國政府為了獲取這些公司的信任,不遺余力地按西方國家的標準重整電信注冊局。
尼日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貧富懸殊嚴重的國家。在尼日利亞,手機曾像皇冠上的寶石那樣只能放在玻璃柜中展示,直到最近,每款手機的售價還為1000美元。為了進行“響鈴革命”,該國在今年1月初曾舉行由首家獨立的通訊委員會主辦的競標會,目的在于開發新網絡。競標項目為建立全球移動系統數據網絡,并計劃在5年內爭取6000萬客戶。尼日利亞首都機場到商業中心的高速公路兩旁,都豎起了巨型廣告牌,大力宣傳這項網絡工程,由此可見舉國上下對其期望值有多高。
盡管發展是主流,可是仍有不少障礙需要克服。在尼日利亞,每200個人擁有的手機不到一部;在南非,白人的手機擁有率是黑人的一倍。另外,競標會對前幾年已迅速進入非洲其他國家的歐洲廠家來說不合時宜。它們因股東對競標會持觀望態度而在競標時不怎么積極,幾家南非公司趁機擠入市場,但資金不足又延誤了時機,所以手機發展的前景并不樂觀。
不過,對經歷連串失敗而傷痕累累的這塊大陸來講,它的新興產業成績還算喜人。調查表明,在電信產業每投資1美元,將給其他部門帶來6美元的收益。最重要的是隨著數據網絡的觸角伸向非洲的每個角落,它把街邊少年、出租車司機、生意人甚至小販這些客戶都爭取了過來,而其他商品市場也會跟隨這股潮流加快發展。由此,分析家認為,非洲有可能直接從模擬網絡進入數據網絡時代。
無疑,這場革命已超越政治和經濟的范疇,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對青年一代的影響更是不可估量。(黃振華譯自《新聞周刊》)
《海外星云》(2001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