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獨立是這塊古老大陸歷史的偉大轉折。53個主權國家登上國際舞臺是20世紀令人鼓舞的重大事件之一。這都是舉世公認的看法。但是對于獨立后非洲的看法,就眾說紛紜了,常常是悲觀論調占上風。究其原因,主要是看問題的視角。怎樣看非洲?我認為總結非洲獨立以來發展的成就和問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歷史地看非洲,不能忘記非洲發展的起點。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國際政治多極化使非洲面臨邊緣化與更加貧困化的挑戰。非洲國家發展的水平、速度、成果與發達國家相比是很落后的。不過如果與非洲自身成長相比,這種水平、速度、成果則是十分難得的。過去400年的奴隸貿易、近100年的殖民瓜分與掠奪,使非洲遠離了現代化。直至非洲國家獨立時,許多地方仍然沒有現代化工業、現代科技,有的全國只建了一家啤灑廠和一家肥皂廠。而獨立后的短短幾十年普遍建起了發電、交通等基礎工業和有本國特色的民族工業,興起了民族經濟,這是巨大的變化。各國在建國初期都有10年左右的經濟高速發展期,后來雖有\"失去的10年\",但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經濟復蘇,連年增長,這是不能忽視的歷史趨勢。
第二,要走近非洲看非洲,不能遠距離籠統地看非洲。任何地區和任何國家的發展都是不平衡的,通常是沿海地區發達,內陸地區落后。觀察某地區或某國形勢,要著重分析地區大國或核心經濟區??墒潜姸嗝襟w在報道非洲時不是這樣,它們總是籠統談非洲,似乎一個內陸小國的動亂和幾處部族沖突,就代表了非洲局勢。或用非洲的總體發展速度指標來代表每個國家狀況,看不到非洲發展的不平衡和各地情況的巨大差別。這里僅以1998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而論,加蓬為4170美元,利比亞為4000美元,毛里求斯為3700美元,博茨瓦納為3600美元,南非為3042美元,突尼斯為2150美元。這在發展中國家中都是相當高的水平,所以一概而論地談非洲的貧窮是不準確的。與亞洲、拉美一樣,非洲也有富裕的亮點。不論北非還是南非都有一些國家的發展成就顯示著非洲社會的巨大進步。
第三,要用多維視野看非洲,不能只盯在GDP上。經濟增長固然重要,但衡量某國發展與否還要考慮別的方面。這對于觀察與評估非洲國家更有必要。獨立前的非洲不只經濟落后,文教衛生和社會問題更有甚者,如嬰兒死亡率曾高達37%以上。有些國家全國只有一座醫院、幾所中小學。部族主義猖獗,遠未形成現代民族。行政機構不健全,軍隊要靠外國人訓練管理。但是獨立后的短短幾十年社會文化事業長足發展,各國不僅有了大中小學的教育體系,而且民族藝術與體育事業也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并在國際上顯露頭角。在政治方面不僅在國內開始形成自己的行政與法制體系,而且參與國際政治。在聯合國及人權、資源諸問題上都發揮重要作用。非洲人連任聯合國秘書長。所以如果從多方面考察非洲,給人們的感受就會是另一番景象。
第四,要懷著被壓迫民族共同遭遇的情感看非洲,要警惕西方傳統觀念的影響。西方看非洲的傳統觀念,深深打著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烙印。他們認為過去是西方給非洲帶來文明,現在非洲也只有依靠西方才有希望。所以西方媒體報道非洲總是千方百計尋找和夸大落后面。他們的鏡頭總離不開非洲的荒野、野獸和野蠻的角落,讓人感到\"非洲是沒有希望之地\"。如果我們把鏡頭對準非洲人民,表現他們的精神世界和創造力,就會發現他們求發展求進步的愿望是多么強烈,非統組織(現非洲聯盟)早已呼吁\"要集體自力更生\",老一代獨立運動領導人都將爭取經濟獨立看成是政治獨立的保障。他們有失敗也有成功,有經驗也有教訓。新一代領導人積極提倡\"非洲復興思想\",推行\"非洲振興計劃\",所以如果站在非洲立場,用非洲人民的情感看非洲,展現在面前的則是一個有希望的發展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