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芳清
近讀《WTO與中國文化》一書,感慨良多。從一個歷史學學者的立場來看,我不僅為該書作者淵博的知識特別是淵博的歷史知識所感嘆,而且更為該書厚重的社會歷史責任感所感嘆。在我看來,這是一本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非常強的專著,換言之,強烈的社會歷史責任感,是這本長達28.5萬字的著作的最鮮明的特色。
該書強烈的社會歷史責任感,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該書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戰略眼光比較系統地考察了GATT(關貿總協定)、WTO(世界貿易組織)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加入GATT、WTO的發展歷程,對人們從歷史的高度把握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東方與西方的共性和不同的特質,把握人類社會文明進步潮流,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書從社會主義文化與資本主義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共性與個性及人類社會文明進步潮流等角度來考察這些內容,這就使國人不僅能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而且能獲得對西方敵對勢力等的高度的理性的警覺。
第二,該書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戰略眼光比較系統地考察了中國文化開放的歷程及其歷史經驗教訓,對人們從歷史的高度認識當代中國文化開放的歷史使命,堅持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該書系統考察了從原始社會開始到今天中國文化的形成和中國文化開放的歷程。這種考察歷史跨度長,資料翔實,論據有力,觀點新穎,客觀性強。這使得該書縱橫交錯、史論結合的論述顯得氣勢磅礴,根底深厚,對外來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借鑒、繼承充滿了“汲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的歷史辯證法。
第三,該書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戰略眼光深刻地分析國際國內文化產業、文化生活發展現實,在分析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提出了“強身健體”、“自我保護”兩方面的對策,對人們以高度的社會歷史責任感突出“發展”的主題,實現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該書在強調“打好主動仗”的同時并沒有忘記上層建筑的相對獨立性及其對經濟基礎的巨大影響。可以說,該書自始至終貫穿著講政治、顧大局的紅線,在努力促進發展的同時時刻不忘“自我保護”和“宏觀管理”,用了大量的篇幅談方方面面的應對之策。從很多細微地方的論述都可以看出該書作者在政治上比較成熟。
當然,這部專著作為一本開拓性的著作,其中的不足也是在所難免的。從歷史學學者的眼光來看,如果該書在指出中國文化開放的歷史使命之前能夠先歸納總結一下當代世界文化發展的基本趨勢,揭示人類文明進步潮流的內在本質,如果在文化產業篇、文化生活篇與歷史發展的聯系更緊密一些,我認為,這部著作可能會顯得更加厚實。
《WTO與中國文化》劉小敏, 李振連著廣東經濟出版社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