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培厚 春 風

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掏耳朵。她們用細發夾、耳撓勺之類未經消毒的器械或用手指甲去挖孩子的耳朵,結果引起耳道紅腫、疼痛甚至發炎,弄不好,傷了鼓膜還會導致耳聾。
孩子耳朵癢的原因很多,如皮膚濕疹、霉菌感染、耵聹刺激或耳道進水不干燥,以致耵聹被泡脹等等。耵聹俗稱耳屎,是外耳道內皮脂腺分泌的蠟狀物質,呈黃色,有濕潤耳內細毛和防止昆蟲等異物進入耳內的作用。由于外耳道與下頜關節接近,吃東西咀嚼或張嘴說話時,耳道內的片狀耵聹會慢慢松動而不知不覺地被排出,因此耵聹雖然不斷地分泌,卻不會越聚越多,耳道內經常保持少量的耵聹反而能保護耳朵。
少數人耳朵內有棕褐色的硬塊狀物體,緊緊堵塞在耳道內,觸之則痛,有礙聽力,稱為耵聹栓塞。這是由于耵聹腺分泌過盛或外耳道有些狹窄,平日耵聹不易排出,逐漸堆積而成的。耵聹栓塞會越聚越大,越久越硬,有時可致外耳道變形,如耵聹栓塞壓迫鼓膜還可引起耳痛、耳鳴甚至眩暈。一旦耳內進水,堅硬的耵聹被潮化膨脹,刺激外耳道皮膚,還易引發外耳道炎,疼痛難忍。
如果孩子的耳朵一直癢,應當到醫院耳科請醫生檢查,看看是什么病引起的。如未發現明顯異常,可用手指按摩耳孔和耳孔前的耳屏,或用棉簽蘸酒精擦耳孔或淺耳道,這樣既能止癢又能消毒。
患了耵聹栓塞的病人,千萬不要自己挖耳,因為堅硬的耵聹栓塞一觸即痛,往往不但掏不出來,反而事與愿違,容易引起繼發感染。因而遇到耵聹栓塞時,必須請醫生用耵聹軟化劑滴耳,待耵聹稍軟后再用特制的耵聹鉤輕輕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