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榮

法國心理學教授魯凱舒對2000名婦女進行的一次妊娠分娩的調查表明,懷孕期間母親對胎兒的態度,將對胎兒出生時和出生后心理及生理上的健康產生巨大影響。
另一位學者勒特曼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勒特曼根據對待懷孕分娩的態度將411名孕婦分為四種類型。(1)理想型母親:這類母親樂于妊娠,對將來分娩懷有美好的期望,并不乏成功的信心,這樣她們在分娩時就僅有輕微的痛苦,而且生下的孩子精神和軀體均健康;(2)墮落型的母親:這種母親不希望妊娠,并且妊娠期間不注意衛生及胎兒的保護,結果早產兒和低體重兒比率較高,而且嬰兒在長大后易患疾病,精神異常者也很多;(3)雙重型母親:這一類母親及其丈夫、親屬、朋友等周圍的人都急不可待地盼望她生孩子,但心理測試卻表明,她本人無意識地拒絕生育,這種情況下孩子大多易患消化系統疾病;(4)冷淡型母親:這類母親以種種理由(如工作繁忙、收入微薄、不具備做母親的條件等)不愿生育孩子,但心理測試表明,她無意識地希望妊娠,這樣胎兒兼收并蓄著母親雜亂的情感,出生時容易難產,出生后大都感覺遲鈍、體弱無力。
由此可見,要想得到一個健康可愛的孩子,在他形成的那一刻起,就要開始培養、關心和愛護。這份關愛更重要地表現在母親對他的態度上:熱愛并關注胎兒,期盼他的出世,積極克服懷孕帶來的煩惱,保持樂觀平靜的心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