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軍

帶癲癇病兒就診,家長的敘述十分重要。為了明確診斷,家長最好把自己見到的發作情況告訴醫師,訴說病情時要客觀,要真實,沒有看見或記不清就回答“不知道”或“沒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想象也當作病情反映給醫師,也不要夸大病情。
關于孩子發作的情況,醫師往往要了解下面一些內容:發作時有沒有意識喪失,發作時知道不知道周圍的活動,能不能說話;發作時的面色如何,是不是青紫或蒼白,有沒有呼吸暫停;如發作時肢體抽動,是四肢抽動還是半側抽動,或是單個肢體抽動,抽動開始的部位,面部有無抽動,抽動持續多長時間;發作時有無尿失禁。有些孩子發作時肢體并不抽動,而表現為出現一些特殊動作,如咂嘴、雙手微微抖動、摸索衣物、解扣、開關抽屜等等,這些動作特點是重復出現、無目的、無意識,醫學上稱為“自動癥”。
家長還要向醫師反映癲癇發作出現的時間,是白天發作多還是夜間多。發作的次數說得越具體越好,譬如一年多少次或一月多少次,發作與季節有沒有關系,青春期女孩發作與月經周期是否有關等。
發病以后治療的情況也是一個重要內容,曾經用過的藥物、藥量以及用藥時間都要向醫師反映,如用過多種抗癲癇藥物,還要將換藥的情況、藥物有無毒副作用、治療效果告訴醫師。
如果在其他醫院做過腦電圖,應將檢查結果告訴醫師,最好能將原腦電圖報告單復制一份,上面有腦電圖的描述,這對專業醫師參考意義更大。如果做過多次腦電圖,總的變化趨勢如何,如做過其他檢查如CT、腦脊液化驗、腦血管造影等,也應把結果告訴醫師。我們曾遇到個別家長,雖然在其他醫院做了許多檢查,但他故意不說,似乎要“考驗考驗”醫師的本領,這種態度并不利于對孩子的診斷,有時還會延誤病情。
為了尋找癲癇的病因,醫師往往還要了解小兒母親妊娠時的情況,有無感染、有無先兆流產;孩子出生時是否足月,是不是難產,有無產傷,生后有無窒息,有沒有重癥黃疸;孩子小時有無高熱驚厥的情況,有沒有頭部外傷,這里指的是明顯的頭部外傷歷史,一般小孩磕磕碰碰頭部很常見,與癲癇沒有什么關系;如以前曾得過腦炎、腦膜炎或有中毒歷史,也要向醫師反映;家族如有類似病人,當然也應告訴醫師,有些病有遺傳因素。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醫生只能通過家長的敘述來了解情況,不僅是癲癇病兒,以上幾個方面在帶其他病兒就診時也可以借鑒。 圖/孟石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