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 月
馨:家長們一定都有過被孩子纏著問這問那的時候。3-6歲的孩子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們好問、好學,對周圍事物充滿了新鮮感。
童:事實上,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而且十分強烈,無論天上飛的小鳥,還是地上爬的蠕蟲,都會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家長們肯定會有這樣的感受,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時,孩子們會對好多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像鳥啦、飛機啦、小花、小草、蜜蜂、蝴蝶等等,還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過程就是孩子的好奇心在驅使自己觀察、思考和提問。
馨:是不是說孩子因為有了好奇心,才會去觀察、探索、思索,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童: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好奇心是兒童學習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并在兒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孩子對事物產生自發的好奇心后,能逐步轉化為具有特定方面的好奇——對科學的好奇,進而產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為今后學科學奠定基本。換個角度說,家長們都希望自己孩子讀書時能對學習產生興趣,但學習的興趣往往最初是從對學習的好奇轉變來的。因此,家長要重視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無所不在,我們應該以敏銳目光注意到他們行為背后的原因,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另外,每個孩子的好奇心表現是不一樣的,尤其在成人面前,有的幼兒能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有的幼兒則是退縮不前,甚至壓抑自己的探索,這是對成人的反應過于敏感。所以我們平時對待孩子的好奇心應采取積極的態度。
馨:其實,現在不少家長已經開始重視孩子的啟蒙教育,想方設法在為孩子創設擴大知識面的機會,逢雙休日帶孩子上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蓡栴}又出現了,有家長抱怨孩子跑進館里不聽指揮,家長要為他講解知識,他聽也不聽,好不容易拉他過來,家長講家長的,孩子看孩子的,家長很惱火。
童:應該說家長的出發點是很好的,已經意識到了孩子學科學的重要,但方法上有點欠缺,主要是沒有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因為年幼兒童生性特點就是好動,他們喜歡通過自身的活動去探索事物,我們應該允許他們參與進去,不是單方面的講解和灌輸,像剛才提到的家長如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讓孩子去看那些引起他好奇的事物,對孩子的疑問再給予適當的解釋。
馨:我覺得家長除了要保護孩子好奇心外,還應該有目的地、主動地去創設一些激發孩子好奇心的環境。
黃:現在的假期多了,不僅有雙休日,還國定假期,許多家長都會帶孩子出去旅游,其實,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孩子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學習,在大自然中玩耍,孩子會被千姿百態的樹木花草和生動有趣的小動物所吸引。他們會觀察樹木,采摘野花,相互交談,提出問題。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家長應該配合積極反應、贊同和認可,及時地強化,使好奇心持續保留下來,并得到發展。
馨:現在有許多家長熱衷于讓孩子在雙休日學習電腦、英語、繪畫、鋼琴等等,但是有些孩子沒興趣,不想學,可家長硬逼著他們學。這樣孩子學得累,也容易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其實學習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它首先應該來自于生活,尤其對于年齡小的孩子。
黃:如果家長能尊重孩子的選擇,而不是以成人的意愿去強迫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對于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十分有益的。多和孩子談談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在交談中,家長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問題,更要善于引導孩子獨立地思考。家長也可以向孩子提些問題,但這些問題必須是開放式的,留給孩子思考的空間,不要一句“是”或“不是”就解決了。
馨:家長還可以利用家里的資源和孩子一起做做小實驗,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黃:每個孩子都喜歡玩水,家長可以拿一些玩具、毛巾、紙盒等放在水盆里或浴缸里,孩子在玩的時候,家長就問問他:“哪些東西浮在水面上?哪些東西是沉在水下的?”在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到新的知識。還可以養一些小烏龜、小蝌蚪,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小動物每天的變化。
馨: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生物學家達爾文的故事給了我們很多啟示:讓孩子去干自己喜歡干的事情、有興趣的事情,是孩子最大的幸福,而且常常會從中產生偉大的發明和發現。
黃:家長激發孩子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的方法,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但一定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考慮到他們的年齡特點,才能事半功倍。
馨:好奇心驅使著孩子去探索、了解周圍的事物,這是幼兒學習的內動力和學習獲得成功的先決條件,但是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如果得不到父母的保護,就會自生自滅。所以,成人特別是家長應正確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興趣,鼓勵和支持他們的探索、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