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等
如何維護身材矮小兒童的自尊
四川省成都市劉云問:我的孩子比同齡兒童身材矮小得多,有時會有小伙伴欺負他,我們全家都十分苦惱,怕孩子會因身材而自卑,影響他的心理發展。我該如何教育他從容地面對現實而維護他的自尊呢?特向貴刊咨詢。
——孩子身材矮小往往與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有關,你可以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并作必要的治療。
針對你的情況,作為父母要讓孩子懂得,生命中的成功與快樂并不取決于身材。許多專家認為,孩子的自尊可通過父母對他的感受的了解與溝通來增強,了解他的沮喪和憤怒并加以開導與鼓勵,有助于幫孩子建立自信。
父母可以按以下方法試試:
*鼓勵孩子參與他所喜愛的體育活動,讓體育老師幫助他參加適當的體育運動。
*讓孩子多多參與如繪畫、合唱團等與身高沒有太大關系的活動。
*隨時與孩子溝通,鼓勵孩子與你討論會困擾他的情況或環境,盡量為他排憂解難。
*讓你的孩子在家里感到十分舒適與方便,確定他要的東西伸手可及,如收音機、電視、書柜、盤子等。
*如果有需要,可帶孩子找專家咨詢。(曉莉)
孩子久咳不愈該如何護理
上海市平陽路劉玉芳問:我的女兒今年5歲,一到冬天她的身體似乎特別弱,感冒咳嗽不斷,而且一旦咳嗽就會久咳不愈,作為家長我心里很急。請問如何護理這樣的孩子。
——早期的輕咳不必專門治療,因為這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只有當久咳不愈影響孩子休息及飲食時,治療才有必要。對神經系統和肺發育還不完善、不會有意識地咳嗽和咳痰的嬰幼兒,家長可采用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拍背療法來排出痰液。
具體操作方法是:家長讓患兒側臥或抱起側臥,一手五指稍屈,握成空心狀,輕拍患兒兩側背部。拍左側時應讓患兒右側臥,反之,拍右側時應讓患兒向左側臥。兩側交替進行。拍擊的力量不宜過大,要從上而下,依次進行。每側至少拍3-5分鐘,每日拍2-3次。拍背療法不僅能促使肺部和支氣管內的痰液松動,向大氣管引流并排出,而且可促進心臟和肺部的血液循環,有利于支氣管炎癥的吸收,使疾病早日痊愈。
除了拍背療法,還可以因地制宜地做好家庭護理。一是創造良好的環境。室內溫度在18~22攝氏度,相對溫度在60%-65%,這樣的環境有利于呼吸道粘膜保持濕潤狀態和粘膜表面纖毛的擺動,有助于痰液排出。二是供給充足的水分。讓患兒多喝水,補充足夠的水分,不僅有助于退熱,而且可濕潤呼吸道,使痰液不致于過分粘稠而難以咳出。三是蒸氣吸入。讓患兒在充滿蒸氣的浴室內吸入蒸氣,不僅可使痰液變稀,還可減輕氣管與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減少咳嗽。四是正確使用祛痰藥。疾病初期痰少而稠不易咳出時,宜選用祛痰藥;如果痰多而粘稠,難以咳出,則選用必嗽平、痰易凈、a-糜蛋白酶等。如有發熱、痰黃粘稠屬熱癥,可用淡竹瀝和猴棗散;痰白粘,苔白膩則屬寒癥,宜用半夏露、杏仁止咳糖漿等。
(袁浩龍)
孩子厭食怎么辦
上海市羅陽三村讀者王先生問:我的女兒快一周歲了,這幾天食量明顯下降,除了喝點牛奶和開水,幾乎不愿吃其他東西,大便依然正常,情緒、身體狀況都無明顯變化,也不怎么哭鬧,但喂食時總是把食物吃進去立刻又吐出來,這是怎么了?
——首先找原因:如果孩子體質虛弱,首先考慮有沒有疾病,因為很多病會引起消化道功能低下,消化液分泌減少,以至食欲不振,如營養不良性貧血、佝僂病、鋅缺乏癥、結核病等。如有病則應積極治療,治愈后,食欲也會好轉。若經醫生檢查未發現任何疾病,就要在其他方面找原因,如:有無不良飲食習慣,是否吃零食過多,如有不良飲食習慣,一定要改正。另外,甜食吃得太多,也會影響食欲;還可觀察他的口腔、咽喉是否有紅腫、潰瘍的現象,影響他進食。
小兒生活不規律,飲食不定量,睡眠不足,和缺乏適當的活動,也會食欲不佳。因此要教育小兒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要有適當的戶外活動,每天有充足的睡眠。
家長對小兒進餐應有正確的態度。有的家長認為小兒吃飯多就對身體有好處,有時孩子吃得少,不去分析原因,而是采用強迫命令、連哄帶騙強迫孩子多吃,結果使孩子在心理上產生負擔或反感,往往會使孩子的食欲更加不好。小兒一兩頓吃得少些,只要不生病,家長不必過于擔心,待他感到饑餓時再吃,一般不會妨礙健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停餐一頓,就給一大堆零食,這樣反而會影響下一頓進餐,形成惡性循環。(靜虎)
“吹氣喂藥法”
上海市黃浦區李小麗問:孩子尚小,卻常常生病。喂藥便成了我們家的頭等難事。折騰一番后,往往藥撒了一地,孩子哭鬧不休,還是沒喂成,請問有什么喂藥的好方法嗎?
——最近,美國一研究院與幾個兒童醫院的專家,共同研究發現了一個既簡便省事又安全的新方法——“反射吞咽”法:孩子的媽媽或其他健康成人在距離嬰兒30厘米處,用嘴對著嬰兒的面部輕吹一股氣,吹氣應柔和舒緩,這便會觸發嬰兒做張口吞咽的動作,此時成人將事先準備好的藥液(藥片應用水溶化)輕輕地送入其嘴里,小兒便會自然地吞咽,沒有痛苦,因而也就不會反抗。您不妨試一下。
這種方法的理論依據是:人體在受到外界刺激后都會產生保護性的條件反射,嬰兒臉部受到吹氣的刺激,大腦中樞所作出的保護性反射就是吞咽動作。但據實驗表明,當寶寶生長到11~24個月后,這種“反射吞咽”即逐步消失。
因此,用“反射吞咽”法給嬰兒喂藥僅適用于2歲以前的寶寶,同時應注意吹氣成人的健康,有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等決不可向寶寶吹氣。
(肖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