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黨和國家機關中擔任過重要職務的資深經濟學家杜潤生日前撰文說,從中國政治、經濟大局出發,為調動億萬農民的勞動生產積極性,亟需給農民創造一個好的制度環境。其中,土地制度是第一位重要的。中央規定,土地承包期延長30年,賦予農民長期的土地使用權,現在應進一步給予法律保障,把從公有制分離出來的土地使用權,以法律形式肯定它是一個經濟主體,一種物權,應按私人財產給予保護。我們過去說,社會主義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現在我們提出,農民土地使用權作為私人財產,其權利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使用權可以說是準所有權,它包涵承包權、使用權(經營權)、還有抵押權、入股權、轉讓權等多種權利,這些權利在立法時將界定清楚,形成法律依據。文章說,中國有9億農民,占了總人口的很大比重。如果我們能給農民一個很好的制度環境,就能夠把他們的一切創造潛力發揮出來。過去只是不明確的使用權,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以占世界7%的土地使占世界22%的人口吃飽穿好;今后還準備養活16億人口。文章說,家庭承包制已經過半個世紀時間的考驗,結果證明它比集體農莊制度要好,也比純粹的小農經濟好,因為保留了土地的公有制,可以避免私人壟斷土地的危險。為了發展農業生產力,應將使用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從政策層面轉到法律層面。□
(摘自《中國市場經濟決策信息咨詢網絡特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