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ta
外國公司亦難幸免

從中國反腐敗的勢頭來看,是動真格的了,幾千名官員被起訴,槍斃的也從一位數變為兩位數。從趨勢來看,北京當局當然不會不注意到,腐敗分子所以屢禁不止,一是有后臺,二是有人喜歡通過行賄的方法來辦事。那么,下一階段,不但要抓受賄的,也要把行賄的送上法庭,這是早晚的事。
這樣一來,勢必牽涉到在中國做生意的部分外國公司,尤其是一些神通廣大的公司。在這個問題上,有些西方公司是自相矛盾的。他們一方面嘲笑亞洲國家的腐敗落后,另一方面則通過各種渠道來收買、賄賂這些國家的官員或國有企業的頭頭。
可以這么說,亞洲國家涉及國外的重大貪污受賄案件,大多是西方的杰作。其中包括導致日本幾屆政府的垮臺,巴基斯坦前總理貝納爾·布托的問題,目前炒得沸沸揚揚的臺灣與法國之間的軍火回扣丑聞等等。
外國公司向中國官員行賄的手段其實早已不是什么新聞,只是在手段上較為“文明”一些,一般不直接使用可以查證出來或者使受賄者老是心神不安的金錢來進行賄賂,而是作為一種兩國人民間的友誼,鼓勵中國的年輕人去西方學習深造,將來更好地為國效勞這些理直氣壯的借口,為這些官員的子女出國提供條件。一旦出了國,很多事情,比方提供不動產,提供開設公司的條件等等,這就不是中國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所能夠過問,或者很難進行過問的。
沒有不透風的墻
當然,受賄者和行賄者不可能采用固定的方式,而中國的檢察部門也不可能都是傻瓜。用中國話來說,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
電力是中國對外資最富有吸引力的一個產業。1998年到1999年這個行業一共吸收了44億美元的外國投資。“不像汽車行業,你可能只要5個到10個工廠就足夠了,中國需要成打的電廠。”商人們說,“吸引力十分巨大。”
但是招標過程經常會有后門出現。雖然中國已經有了反腐敗的新法律,但是在標底制作完畢以后,標底經常被泄露給相關公司。而在整個技術審批和項目審批過程中,行賄也經常會發生。
西方外交官說,最近就有一個電力公司的兩個官員被審查,其中一個是公司國際業務部的退休領導,一個是公司的副總經理。他們被認為在上海的一個項目中接受了相當于36萬美元的賄賂。外交官們說,這些官員被要求交待有一次去國外的考察中發生的事。不過,這家電力公司的發言人說對此沒有相關消息,在這個項目上貸款的世界銀行也沒有對此發表評論。而在其他領域,由西方公司行賄的事例也同樣存在。
重點打擊行賄者
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去年,僅僅北京市反貪局就受理貪污賄賂等犯罪案件1368件,比上年增長17.8%;全年查處百萬元以上特大案件73件,比上年增長55.3%;破獲千萬元以上案件14件,查獲最大的經濟犯罪數額超過億元人民幣。值得外國公司注意的是,北京市檢察院的張河潔檢察長說,今年重點打擊行賄者,尤其是多次行賄、數額特別巨大、拉攏腐蝕干部情節嚴重的。
不過從總體上來說,中國需要國外的公司生根落戶,引進更多的資金和技術。因此在處理涉及外國公司行賄的案件時,顯然比處理純粹中國人內部的案件難度要大得多,而且往往外國公司行賄的對象也是具備深厚背景的高層官員。處理這樣的案件對反貪局的官員來說,不僅需要勇氣,也是對其智慧的一個嚴峻考驗。
西方的消息來源認為,中國的反腐敗斗爭還會進一步深入下去,但是如何處理外國公司涉及行賄的案件,則要看中國人的政治技巧了。□(編輯:鄭作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