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龍
人參是五加科植物,因其根部很象人形,故得名。約在二千年前,我國的《神農本草經》即將其列為上品。而古代臨床方劑中用人參亦是很多的,如在唐《千金方》中收載的5300個處方中用人參的便有358個。人參在中醫藥中屬于補益藥,凡有氣虛者皆可用之,其功能為大補元氣、益血生津及寧神益智,善治五勞所傷。
經多年各國學者研究,現已知人參功效成分有三大類即(1)皂甙類。現已得32種人參皂甙,其中如Rg1對學習記憶力有明顯促進作用,Rh1能抑制癌細胞增生,Rb2能改善血脂,降低膽固醇等。(2)人參多糖多肽類。多糖能增強免疫力抑制腫瘤,多肽能調節血糖水平,目前已分得幾十種多糖。(3)揮發油。人參含揮發油約0.05%,主要為人參半萜烯,是人參特異香氣的來源。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人參功效有(1)抗衰老。提高中樞神經功能活性,改善智力,增強心臟功能及提高內分泌器官功能;改善體內物質及能量代謝;對機體衰老的生理生化變化均有良好的調整作用。(2)對機體反應性具有“適應原”樣作用,即能增強機體多種刺激的防御能力。(3)對心臟有改善作用,保護心肌,促進造血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動脈硬化指數。(4)增強免疫調節功能。(5)調節糖代謝,使紊亂的代謝過程得以正常化。(6)有抗癌作用,活躍內皮系統吞噬功能,促使免疫球蛋白提高。(7)益智作用。加強神經活動功能,強化條件反射強度等。
人參可分為兩類即野山參和園參。野山參亦名山參,乃參中精品。生長于長白山的深山老林中,生長期較長,一支重50克的野山參,需生長幾十年,產量少而價格昂貴。中醫認為野山參藥效最好。園參又名移山參,系由人工種植于園林之中人參故名之,為人工栽培品,生長時間6-7年,產量大。市場上供應的主要是園參及其加工品。
園參加工制品有(1)生曬參。將鮮參直接晾曬或烘干。(2)紅參。在罐內蒸3~4小時后,取出曬干或烘干。剪去支根及須根后叫“邊條參”,亦名“石柱參”。(3)白參。將鮮參置于沸水中煮片刻撈出,浸于白糖汁中20小時,沖去糖汁,曬干。(4)糖參。將白參扎孔灌冰糖汁。近有用鮮參快速冷凍,真空脫水制成叫“活性人參”等。另外,近年使用較多的西洋參又名花旗參,與人參同屬不同種,原產自北美,過去靠從美、加進口,現國內亦大量引種栽培,由于價高,常有偽品出現,要注意識別。
進補時應根據各人體質不同而有所選擇,如氣虛兼津液不足用生曬參或糖參;若氣虛而兼有肢冷畏寒者以紅參或白參較好;而野山參由于價高量少,一般用于急救;至于西洋參,藥性偏涼,適用于口渴少津,熱性體質者。
人參雖說無毒,是益補藥,但有些情況是不宜用人參的,如(1)新生兒時期。(2)婦女月事剛開始及身體有病正在治療時,若無醫生指導則不宜使用。(3)外感風寒,病起時不用。(4)一些痛癥及皮膚粘膜上非外傷性充血或胸腹不舒,有異常排泄物,須經醫生查明并指導方可決定是否使用。(5)曾經用人參及其制劑后有不良反應者不用。在醫療上人參亦不能濫用,李時珍之父李言聞曾提出“七不用”為醫家守則。
眼下市場上人參及其制劑眾多,如袋泡茶、沖劑、含片及膠囊等。筆者認為,還是購買原支人參,切片水煎或清燉服用,每日1~3克,早晨服用為佳。若工作繁忙,可以切片后回家用粉碎機粉碎,從藥房購置“0”號空心膠囊,自己動手灌裝、價廉又保證質量,服用放心,早晚各一粒(每日一克)。人參加工中的腿條及尾須俗稱參須,價格便宜,中醫認為藥力較差。但從成分來看,有報道說六年生人參主根皂甙含量為5.22%,而參須卻有11.52%,故用其泡茶飲用,亦為進補中價廉物美之舉。服用人參按習慣忌食蘿卜,因蘿卜有“破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