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云

常聽到年輕媽媽抱怨養育孩子過程中的種種不便,其實,如何利用社會力量,更好地幫助年輕父母,也是社會學家關心的問題,最近,美國和日本的社會學家描繪出了5幅輕松育兒的藍圖,并預言它們在2-6年內會成為現實,我們希望這些“將來時”能快一點變成“現在時”。
藍圖一臨時托兒
將來,臨時托兒服務將會更方便、更普及。如果媽媽要上美容院或看電影,或者家人突然患病,只要有需要,無論時間是半小時還是一整天,都可以放心地把孩子送去托兒所或幼兒園,接受臨時托兒這項服務。假如不能在約定的時間趕回來,還可以把臨時托兒轉成延時托兒。
藍圖二延時托兒
什么是延時托兒呢?因為加班,或者家里有急事,家長往往趕不及到托兒所去接孩子。而且,現在有不少家長雙休日也工作,該把孩子托給誰呢?延時托兒意味著家長可以靈活機動地選擇托兒的時間,24小時內隨接隨送;假日托兒則解決了雙休日、假日上班媽媽的煩惱。未來,媽媽全天候都可以找到幫你照看孩子的人,一切看你方便。
藍圖三更“親”的親子班
親子同班,媽媽會從不同孩子身上看到不同的個性,這樣會有助于媽媽全面地了解孩子,也就不會再輕易為自家孩子不如人而苦惱了,更不會用所謂的“理想”去“塑造”孩子,親子感情不知不覺間已經得到了增進。未來的親子班將分配有指導教師,還會采用自由討論的沙龍形式。
藍圖四“少年宮”更開放
少年宮等兒童公益設施將在大多數時段對全社會的孩子和家長開放,住在附近的家長和孩子可以自由進出。媽媽們還可以交流育兒心得、拉家常,向保育員請教問題,孩子們也可以和新認識的小伙伴在寬闊的場地上盡情玩耍,可謂各得其所。
藍圖五年輕媽媽傾訴熱線
全社會將進一步認識到年輕媽媽們育兒的辛苦,重視這一身心負荷過重、心理變化較大的人群。未來,年輕媽媽可以很方便地帶著孩子到臨床心理學家、保育員、保健專家的診所咨詢、傾訴,診所里還將專門辟一處地方,可以很好地安置孩子。此外,針對年輕媽媽的傾訴電話、網站也將應運而生,同樣可以幫你解開眉間的結,增強育兒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