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繼鋒

吃過晚飯,或是雙休日在家,爸爸媽媽有沒有和寶寶玩游戲的習慣呢?其實,爸爸媽媽有心的話,會發(fā)現很多游戲是很適合在家里的客廳里玩的。爸爸、媽媽和寶寶,3個人就可以玩出很多花樣的游戲來呢!下面介紹幾個有趣的游戲,爸爸媽媽可以在空閑的時候和寶寶一起共度這個歡樂的親子時光!
照鏡子
游戲目的:培養(yǎng)孩子靈活的模仿應變能力。
游戲方法:
1、 爸爸、媽媽和寶寶可以輪流組成2人一組,例如,爸爸和寶寶組成1組,面對面站好,媽媽在旁邊當裁判。
2、 爸爸做照鏡子的人,在鏡子前做動作。寶寶做“鏡子”,爸爸做什么動作,寶寶也學著做什么動作。要求是,“鏡子”的動作和爸爸的動作要一致。
3、 裁判媽媽如果看到“鏡子”的動作做對了,就可以讓爸爸做下一個動作了。如果“鏡子”做錯了,寶寶就被媽媽換下來,媽媽成了“鏡子”,寶寶成了裁判。
4、 或者讓媽媽做照鏡子的人,爸爸和寶寶輪流做“鏡子”,相信這個游戲一定會讓寶寶玩得很高興的。
游戲提示:一般,寶寶到了2歲,他的動作協調能力開始飛速發(fā)展。寶寶大多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這個游戲正好符合寶寶好奇又好模仿的天性。只要動作難度不太大,像兩手叉腰,或雙手一高一低地擺姿勢都可以。動作基本設計在原地較好,范圍不要過大。
神毯過河
游戲準備:只要有一間大小合適的客廳,再有4塊踏腳地毯,一家三口就可以玩這個游戲了。
游戲目的: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精神和身體活動能力。
游戲方法:這個游戲有兩種玩法,分別叫“過河比賽”和“一起過河”。

過河比賽
1、 爸爸、媽媽和寶寶可以輪流組成2人一組,例如,爸爸和寶寶組成1組,媽媽在旁邊當裁判。
2、爸爸和寶寶各站在一塊踏腳地毯上,排成并列的一排,手里再各拿一塊踏腳地毯,準備過河。家里的地板這時就是一條大河,只有踩在神毯——就是踏腳地毯上,才不會掉進河里。目標是河對岸,河對岸可以是一扇門,也可以是媽媽站的地方。
3、要出發(fā)了!爸爸和寶寶把手里的神毯放到自己面前,踩在上面,再轉身拿身后剛才站著的那塊神毯,放到前面,踩上去,繼續(xù)前進。用這個辦法,直到對岸。
4、 爸爸和寶寶比賽誰走得快,媽媽在對岸做裁判。走得慢的就換下來做裁判。
一起過河
1、爸爸、媽媽和寶寶組成3人一組的隊伍,排成一列,踩在3塊神毯上。隊伍的排列可以調換,比如,這次寶寶在前媽媽在中間爸爸在后面,下次就可以讓媽媽在前爸爸在中間寶寶在后面。
2、排在最前面的寶寶手中拿一塊神毯,放在面前的“河”里,踩上去。然后,中間的媽媽踩到寶寶剛才站的那塊神毯上,排在最后的爸爸踩到媽媽剛才站的神毯上。爸爸拿起身后的神毯,傳給媽媽,媽媽再把它傳給寶寶。就這樣一家人一起合作著過河。
游戲提示:過河比賽的游戲可以培養(yǎng)寶寶動作的協調能力,一起過河的游戲可以培養(yǎng)寶寶的協作精神。2~3歲正是寶寶性格養(yǎng)成的開始,爸爸媽媽要盡可能通過游戲讓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養(yǎng)成善于合作的良好性格。

吹打泡泡
游戲準備:外面有賣用肥皂水制成的吹泡泡器。如果沒有的話,媽媽也可以自己做。用鉛絲的一頭彎成直徑約2厘米的圓圈,另一頭拉直以方便用手拿。蘸上肥皂水后就可以吹出泡泡來了。
游戲目的:培養(yǎng)孩子拍打跑跳的能力。
游戲方法:
1、爸爸、媽媽和寶寶可以輪流組成2人一組,例如,爸爸和寶寶組成1組,媽媽在旁邊吹泡泡。
2、媽媽慢慢吹泡泡,爸爸和寶寶比賽誰拍到的泡泡多,媽媽可以適當地把泡泡往高處吹,讓寶寶能夠多跳跳。
游戲提示:不要讓寶寶來吹泡泡,因為年齡小的孩子容易把肥皂水誤吃下去。這個游戲適合2-3歲的寶寶來玩。對年齡小的寶寶,爸爸媽媽要注意寶寶蹦蹦跳跳時的安全。大多數寶寶到了3歲左右,都喜歡跳躍這種運動,一邊跳,一邊拍打泡泡,泡泡被打破的時候,正是寶寶最開心的時候。寶寶的這種破壞欲其實是他好奇心的表現。

投球入籃
游戲準備:爸爸媽媽可以買一個適合寶寶練習投擲的小皮球。把家里的廢紙簍當作投籃用的籃框。
游戲目的:練習孩子的手眼協調力,培養(yǎng)孩子對空間距離的感覺。
游戲方法:
1.把廢紙簍放在離寶寶前約30厘米處,讓寶寶試著把皮球投入籃框中。這個距離對2歲多的寶寶來說,并不是特別困難。讓寶寶先嘗嘗投球入籃的甜頭,增加他的信心。
2.把廢紙簍放在離寶寶約50厘米處,讓寶寶試著把皮球投入籃框中。
3.把廢紙簍放在離寶寶約1米處,讓寶寶試著把皮球投入籃框中,這個距離對寶寶還是有點難度的。媽媽可以啟發(fā)寶寶把球向上拋,看看往上拋和往前平拋有什么不同,如果對著籃框往上斜拋又會怎么樣。
游戲提示:這個游戲可以讓2~3歲的寶寶來玩,這時,正是培養(yǎng)他手眼協調的時候。籃框的距離可以視寶寶的身高而定,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增加這個游戲的難度。爸爸可以在一旁和寶寶比賽誰投得多。相信,寶寶會玩得更開心。
圖/孟石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