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園

中醫認為近視的發病原因有二:
1.內因:近視有一定遺傳傾向,高度近視更明顯,發病較早。一般由于陽氣有余而陰液不足;肝腎兩虧,心脾氣虛,氣血不足,雙目失養,均可促使近視的發生與發展。
2.外因:多系環境因素,如閱讀時光線不足,姿勢不正,使用目力不當而形成。
如果孩子出現腰酸乏力、頭昏、體質瘦弱、舌質紅苔少、屬于肝腎不足型;如果出現精神倦怠、面色恍白、心悸、睡眠差、舌質淡、脈細弱,屬于心脾不足型。對于近視的治療,中醫主要采用滋養肝腎、補益心脾的方法。基本方組成是:黨參12克,遠志6克,茯苓9克,茺蔚子9克,五味子6克,枸杞子9克,石決明30克(先煎),每日一劑。
對于初期的近視患兒,采取針灸治療常有明顯療效。一般采用風池、合谷、睛明、球后、承泣、足三里等穴位,配合耳穴效果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要注意飲食調養。可多食富有營養、滋補肝腎明目的食品,如魚、肉、雞肝、胡蘿卜、菠菜、豬腰、枸杞子、黑芝麻及新鮮蔬菜等。忌食辛辣刺激和油炸之品,否則會助熱上火傷目。
對于兒童近視,應以預防為主。注意用眼衛生,堅持做眼保健操;室內學習時,應有良好的照明,光線不宜太暗或太強;閱讀或寫字時,保持正確的體位姿勢;桌椅高度要合適,書本應距離眼睛30厘米;連續閱讀1小時就應休息一下,消除眼疲勞;臥床、走路、乘車時不要看書等等,要從生活中的每一個細小的環節入手,養成良好的習慣,達到保護眼睛、預防近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