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翰遜M1941半自動步槍和輕機槍,由于具有質量輕、槍管容易拆卸、攜行方便等特性,被美國海軍陸戰隊選作制式兵器,裝備傘兵部隊,另外還裝備美陸軍特種作戰部隊。
開發與發展
約翰遜M1941輕機槍是約翰遜M1941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型,發明人是美海軍陸戰隊預備役上尉梅爾文·約翰遜。
梅爾文·約翰遜早在1936年開始試制可與M1半自動步槍競爭的小型半自動步槍。約翰遜的設計思想是:采用槍管短后坐自動方式并配備小型閉鎖系統,這種設計不論對小型半自動步槍還是對小型全自動武器,都是最佳的設計。導氣式輕武器,需要配備與槍管平行的活塞筒和開閉鎖杠桿,因此不容易變換槍管,而且質量較大。與此相反,槍管短后坐式輕武器,無需活塞筒和開閉鎖杠桿,容易實現膛口部輕型化和變換槍管。
約翰遜完成該槍的基本設計后,于1938年辭退海軍火器公司的工作,在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獨自設立公司,進一步設計約翰遜步槍。他按照自己的觀點,設計發展型半自動步槍,并同時試制可半自動、全自動射擊的步槍。
勃朗寧自動步槍每次改進之后都使全槍質量增大,相比之下,約翰遜設計的全自動步槍,不含彈匣大約6kg,由于質量輕,稱之為步槍,實質上是一支配用兩腳架的輕機槍。
用作制式兵器
1940年12月,美陸軍對約翰遜試制的半自動步槍進行試驗,試驗后作出以下評價:\"約翰遜半自動步槍,無論結構、功能或從生產容易程度看,均不具備替換M1步槍的條件\"。
然而,美海軍陸戰隊對約翰遜半自動步槍不像陸軍那樣冷淡。據說有以下背景:發明人梅爾文·約翰遜退役前是在海軍陸戰隊武器學校受過教育的海軍軍官,不能說沒有熟人或親屬意識。然而更重要的背景是,M1步槍的生產無論如何也沒有走上批量生產軌道,并且有優先發給美陸軍的傾向。因此,以M1作制式武器的海軍陸戰隊,對M1的需求在數量上得不到滿足。
1941年12月,日軍偷襲夏威夷群島的珍珠港事件,迫使美軍投入\"二戰\",此時,美海軍陸戰隊自動武器不足的問題更加嚴重。于是,同年同月,美海軍陸戰隊對約翰遜半自動步槍和輕機槍進行試驗,試驗后作出以下結論:\"約翰遜半自動步槍和輕機槍,質量均較輕,可簡單拆卸槍管減小體積,便于攜帶\",\"小型、便于攜行的特性,特別適宜負荷和使用空間均受限制的傘兵部隊用于空降作戰\"。
美海軍陸戰隊決定用約翰遜半自動步槍補充M1步槍的不足,并將約翰遜輕機槍列為制式兵器,作海軍陸戰隊傘兵部隊用的機槍,還給予約翰遜半自動步槍和輕機槍為M1941的制式型號。根據1942年批準的美海軍陸戰隊武裝編制表,團級部隊裝備87挺約翰遜M1941輕機槍。
裝備部隊
裝備傘兵部隊的約翰遜輕機槍,雖然不夠全面優秀,但射擊性能好。特別受到好評的是,全槍質量較輕、槍管分解簡單,分解后可小包裝運輸。
美陸軍的一般部隊,整體上對約翰遜輕機槍不感興趣,但與海軍陸戰隊一樣執行空降等特種作戰任務的美陸軍第1特種作戰部隊(FSSF),特別重視該槍的小型便攜性。FSSF通過訓練,不僅能使用各種制式兵器,也善于使用非陸軍制式兵器。據記載,FSSF從美海軍陸戰隊取得并使用的約翰遜M1941輕機槍總數達147挺。
“二戰\"中,美國供給德、日占領區抵抗人員的兵器,多數是利用多種物資集裝筒掛在降落傘下面空投的。約翰遜輕機槍可分解成小件捆綁包裝,是很重要的優點。因此,美國戰略情報局(OSS)也采用了該槍。
法國被德國占領后,美國政府向流亡于英國的自由法軍出售了1500挺約翰遜M1941輕機槍。因為該槍不是美陸軍制式武器,陸軍一般部隊不使用才出售。
荷蘭比美軍更早重視梅爾文·約翰遜設計的輕機槍和半自動步槍。1940年,荷蘭為了改變陸軍輕武器的落后狀態,進行了以美制約翰遜半自動步槍為候補制式兵器的選型試驗。1941年5月荷蘭在即將被德軍占領前,選定該槍為陸軍制式兵器,并向美國訂貨70000挺。
美國政府考慮到遠東的日本局勢,決定將荷蘭本國政府訂制的約翰遜M1941半自動步槍和輕機槍送往荷蘭屬領地印度尼西亞,因為當時荷蘭本國已被德國占領,印度尼西亞的兵器供應斷絕。
然而,1942年日軍又占領了印度尼西亞,所以約翰遜M1941半自動步槍和輕機槍只送出極少部分?!艟┖途幾g
(編輯/王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