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臺灣如何獲取美國售臺8艘潛艇的消息不斷浮上臺面。去年9月下旬,美國潛艇評估小組赴臺,與臺灣軍方就購買潛艇的作業程序達成共識。10月中旬美方就潛艇建造事宜邀請全球合格的潛艇制造廠商招標說明會,要求與會各廠商在11月中旬提出為臺灣建造潛艇的方案,并表明將在6個月內確定承造廠商,最快于2005年起造,2011年交付首艘潛艇。與此同時,臺灣\"中船\"公司派出其潛艇項目小組成員以廠商身份赴美參加此次會議,希望就此了解美方有關的建造規格和建造計劃,爭取獲得訂單。臺灣駐美代表處軍事協調組主管也參加了此會議。10月底、11月初,說明會剛剛開完,美國前國防部長科恩即前往臺灣進行了為期3天的訪問,在臺期間會見了包括臺灣\"國防部長\"伍世文以及\"海軍總司令\"李杰等在內的臺軍方高層人士。有消息說,科恩此行旨在為其目前所屬的顧問公司獲得潛艇建造事宜進行游說。
上述種種已被證實或未被證實的消息,均向人們傳達出一些信息,即美國售臺潛艇之事,目前已從前期宣布的軍售項目,逐漸過渡到了具體的操作實施階段,并在按照既定的作業程序逐步完成各個步驟。然而由于這一軍售項目特定的各種因素,將導致這一軍售項目的操作采取不同以往方式。在操作中,美國必然要充分兼顧到三方的利益,即買方臺灣的利益,美國內軍火商的利益,以及世界范圍內擁有潛艇制造技術廠商的利益。近10億美元(連同武器系統、后勤訓練等約需40億美元)的軍售大餅誰都想分,但究竟\"餅\"入誰口?能分食多少?只有看接下來半年內的廝殺了。
臺灣\"中船\"力爭入圍
成立于1977年的\"中船\"公司是臺灣造船業的龍頭老大,成立之初,在臺灣當局的扶持下,其造船產量曾一度躍居世界第3位,從而使臺灣成為僅次于日本和韓國的世界主要造船地區之一。80年代中期后,受相關工業水平及設計能力的限制,\"中船\"公司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下滑,連年虧損。\"中船\"原有資本額為114億新臺幣,截止1988年8月底,累計虧損為70億元,再加上為客戶墊款負債負息共160余億元。隨后,中船借臺軍\"二代艦\"建造業務才得以翻身,總價值約400億新臺幣(近13億美元)的8艘\"成功\"級艦的建造業務,無疑是\"中船\"擺脫危機的重要契機。近年來,在臺灣經濟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中船\"公司再次陷入困境,截至今年,\"中船\"累計虧損額約達84.5億元,并計劃裁員2470人,余者也將減薪35%。此時此刻,潛艇建造之事無疑已成為\"中船\"扭虧為贏的救命稻草。
幾年前,\"中船\"公司與臺灣軍方就潛艇建造事宜就有過接觸和磋商。1998年間,臺灣在向外購買潛艇屢屢失利的情況下,臺灣\"國防部\"曾研擬了一個自行建造潛艇的方案,對此\"中船\"公司積極響應,表示其不僅擁有維修潛艇的技術,而且獨立建造潛艇船體已沒有技術問題。與此同時,臺灣\"中鋼\"公司亦宣布已成功開發出HY潛艇用鋼材,一旦需要即可量產。而臺塑公司也拿出了其有能力制造適合潛艇需要的大型高壓容器和復雜管線與液壓系統的技術報告。總之,臺灣的制造業想就此表明,只要取得潛艇零件和美國提供技術,臺灣有能力建造潛艇船體,并進行潛艇組裝。美國宣布向臺灣出售潛艇之事,使臺灣造船業看到了一絲希望,為此\"中船\"將改善現階段虧損的寶押在了潛艇建造上,\"中船\"董事長甚至在臺\"立法院\"提出希望\"立委\"協助說服美方,實現\"中船\"承建8艘潛艇的工程。此番臺灣\"中船\"公司以廠商身份赴美參加潛艇制造廠商說明會,既表明其正積極爭取訂單,參與潛艇建造之事,也說明美方并未完全排斥\"中船\"的參與。近期\"中船\"公司一再表示,臺灣海軍現役的\"成功\"級導彈護衛艦就是由\"中船\"與美國合作建造,雙方已有合作建造的經驗,目前爭取建造潛艇\"當然是當仁不讓\"。
美國軍火商及軍工制造企業當仁不讓的競爭者
美國對臺武器銷售主要出于四方面的考慮:其一戰略需要。依據戰略格局及兩岸形勢的發展變化,借對臺武器銷售,干涉臺灣問題,進而以臺灣問題干涉我國內政。其二平衡需要。嚴格把握對臺武器銷售的項目和標準,通過武器銷售,保持兩岸武備發展的平衡,保持臺灣海峽不戰不和、不統不獨的局面。其三經濟利益需要。臺灣是美國軍事裝備及服務的第四大買主,軍火銷售為美國獲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其四軍事協同需要。以美制武備為主的臺灣裝備體系,使臺灣三軍裝備在作戰指揮及武備系統上與美國趨于一致,潛在的軍事協同能力,為美臺協同作戰提供了先決條件。前兩項考慮一般通過武器銷售項目的宣布即已達成,兩后兩項考慮則要通過武器銷售的過程得以實現。為此,美國不會狹義地僅為臺灣牽線搭橋使其沖破外交禁忌獲得有關潛艇建造的技術支持,無論是從獲取潛艇建造的經濟利益,還是從使臺灣的裝備體系繼續搭在美國戰車上的協同控制角度考慮,美國都要力求分食臺灣潛艇建造\"大餅\"中最豐厚的一塊。
有消息說,目前已有三家美國公司有意于此。一是剛剛收購了英格爾斯造船廠的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而英格爾斯造船廠現如今正在依據荷蘭的設計,為埃及建造兩艘常規潛艇;二是與臺灣有著武器建造密切關系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三是通用動力公司電船部門。盡管潛艇建造的\"大餅\"極其誘人,但美國廠商為臺灣建造常規動力潛艇仍面臨著諸多困難,首先是來自美國海軍的反對聲浪。美國海軍最后一艘常規動力潛艇已于20年前退役,而美國國內常規潛艇生產線也已封閉數十年。美國海軍擔心一旦開啟常規潛艇生產線,美國會議員可能強求海軍接受成本低廉的常規潛艇而影響美海軍全球戰略部署的需要。其次是重新進行新型常規潛艇設計成本較高,不僅時間和造價難使臺灣方面接受,而且設計圖中可能涉及到美國潛艇靜音設計等高機密技術更令美國海軍方面擔憂。再者是轉讓技術的產權限制。荷蘭潛艇制造廠RDM公司的50%股權在政府手中,德國對其潛艇生產廠商亦有控制,而德國與荷蘭政府都已公開宣布不向臺灣出售潛艇,沒有政府的首肯想獲得兩國潛艇的技術轉讓很為困難。
盡管困難重重,但從目前情況看,美國軍火商并沒有放棄努力。美國防部表示,\"一旦臺灣發出求購函,美國會全力予以合作,包括尋求外國設計方案\",而美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康特里曼則稱\"美國國防部正嘗試通過不同途徑為臺灣取得潛艇\"。美軍方此次召開全球合格的潛艇制造廠商招標說明會,要求與會各廠商提交潛艇建造方案,應該說就是\"嘗試不同途徑\"的具體實施步驟。
全球各大廠商不容小視
由于特定的國際環境,軍火交易在世界經濟貿易中占有一定的份額,競爭十分激烈,一份大的武器裝備交易其獲取的利潤不僅在武備本身,還在于長期的零備件供應以及維修費用的獲取。為此各大軍火生產企業無不對大宗的武器購買項目趨之若鶩。目前世界上進行常規潛艇出口生產的潛艇類型有限,僅有由德國霍瓦茲·德意志造船廠生產的209型潛艇系列;由瑞典生產的\"哥特蘭\"級潛艇;由荷蘭ROM公司生產的\"海象\"級、\"旗魚\"級和\"海鱔\"級潛艇;由法國生產的\"阿戈斯塔\"級和\"女神\"級潛艇;由俄羅斯生產的\"基洛\"級潛艇;由英國生產的\"奧伯龍\"級、\"海豚\"級潛艇。此外,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意大利等國也采用第三國潛艇廠商的設計方案自行建造潛艇,但還沒有出口先例。
從世界范圍內的潛艇建造出口情況看,有關潛艇的軍售基本有整艇銷售和整艇設計技術轉讓兩種方式。德國為意大利、希臘等國建造的209型潛艇基本屬于整艇提供,而韓國利用德國技術生產209型潛艇,澳大利亞選擇瑞典技術生產\"科林斯\"級潛艇均屬于整艇技術轉讓。無論是采用上述哪種方式,都需通過潛艇制造設計國政府的首肯,而這正是目前臺灣潛艇建造難以通過的\"瓶勁\"。
有消息稱,在這些潛艇中,臺灣似乎更中意德國設計的209型和荷蘭設計的\"海鱔\"級,而德國、荷蘭,包括瑞典政府均表示不向臺灣提供潛艇,也包括潛艇的整體設計。這不能不說是美國獲得潛艇設計的一大障礙。但從美國招標全球合格的潛艇制造廠商招標說明會這一舉動分析,美國、乃至一些主要的潛艇制造商都在尋求一種突破限制的方法和渠道。近期曾在美國雷聲公司任職多年,現為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主任的本特森談話表示,如果臺灣決定采購潛艇,他相信美國制造商有足夠的生意頭腦,可以達到這個目標。最終出售潛艇給臺灣的公司未必是美國兩家主要造船廠,而可能是專做系統集成的公司。
綜合上述種種信息,我們大致可得出這樣一個初步預測:未來臺灣潛艇建造\"大餅\"可能分為三大塊,一則是臺灣造船廠商,二則美國軍火廠商,三則世界范圍內某一或某些潛艇制造廠商。美國軍火商從歐洲一些潛艇制造廠商手里獲得很可能不是潛艇的整艇設計許可和資料,而是拆分為部分的潛艇設計;而后由美國軍火廠商利用設計合成為潛艇的各個系統,再運至臺灣\"中船\"公司進行組裝?!?/p>
(江承騏薦自《中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