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機在現代高技術戰爭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有效地用于搜索和監視敵方空中和海上目標,并可指揮引導己方作戰飛機完成空戰任務。
在現代空襲作戰中,空襲一方使用預警機可探測數百公里遠的目標,指揮和引導己方作戰飛機實施精確的空中突擊,而使反空襲一方航空兵抗擊敵密集空襲的能力降低25%,防空導彈的抗擊能力降低70%。反之,如果反空襲一方消滅敵一架預警機,就會使空襲之敵的突防能力明顯下降,使其定位-攻擊系統的空中部分陷入全面癱瘓。因此,在反空襲作戰中消滅敵預警機就成為空軍一項新的任務。
但是,由于預警機通常在己方深遠縱深內的空域活動,其本身的探測能力高,加之可得到戰斗機群的掩護,因此,這極大地增加了反空襲一方消滅敵預警機的難度。俄空軍通過研究認為,要想消滅敵預警機,必須解決以下3個問題。
空中突防
在空襲作戰中,預警機通常位于反空襲一方防空導彈毀傷地幅以外,防空導彈難以對其構成威脅。但是,預警機本身也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弱點,如航速低,空中機動能力弱等等。因此,使用殲擊航空兵消滅敵預警機是俄空軍的首選,而殲擊航空兵面臨的首要任務是突破敵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空系統,以構成對敵預警機的威脅。
為有效突破敵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空系統,俄軍要求殲擊機應采取小機群在敵縱深行動的突防戰術,其基礎是采用能夠欺騙敵人和保障突擊突然性的戰術方法。例如,殲擊機實施超低空飛行、變向飛行,迂回地幅、實施反導彈機動和反殲擊機機動等等。
搜尋目標
由于是在敵后飛行,殲擊機可能會在得不到己方信息支援的情況下獨立搜尋目標。但由于敵預警機的機載電子設備可連續不斷地發射出輻射信號,因此,殲擊機可利用這些信號探測和識別敵預警機。俄軍裝備的蘇-27殲擊機分隊可獨立實施集群搜索。俄空軍通過計算認為,一個蘇-27殲擊機中隊的4架飛機使用機載雷達可搜索40~60公里寬的空域。為保障殲擊機的安全,俄空軍要求必須對實施搜索的殲擊機機群實施可靠的掩護,并規定殲擊機實施機動,以防止遭敵防空導彈和戰斗機的毀傷。
實施攻擊
敵預警機在空中飛行時,將會得到其戰斗機的掩護。當敵預警機首先發現殲擊機后,將對殲擊機的機載雷達和空空導彈的紅外制導彈頭實施主動和被動干擾,并向其縱深退卻,以規避殲擊機的攻擊,并使殲擊機遭到防空導彈的攻擊,同時,還將召喚其戰斗機予以增援,并指揮其對殲擊機作戰。
針對這種情況,俄空軍研究了兩種攻擊方法。
一種方法是,殲擊機在飛抵預警機時,應采取欺騙措施,以少部飛機對預警機實施攻擊,以大部飛機實施佯動。
殲擊機欺編敵人的主要方法是:施放干擾,疏開戰斗隊形,以便使敵難以查明殲擊機的數量。各機群首先疏開飛行,爾后佯裝從多個方向對預警機實施攻擊。根據情況一個機群可擔任攻擊機群,其余機群實施佯動。各機群指揮員應力求迷惑敵機,干擾敵預警機。此時,其余實施佯動的機群應與敵掩護戰斗機實施空中交戰。如敵預警機未得到戰斗機的掩護,其余的殲擊機應增強對預警機的攻擊力量。
另一種方法的基礎是運用謀略,即對敵預警機實施威懾,迫其離開值班空域。這樣,敵預警機就會中斷預警和指揮,從而從整體上削弱其空襲作戰的能力。
采用這種方法時,殲擊機應進至可對敵預警機實施攻擊威脅的區域。這種威脅應逼真,并保持一定的時間。在計算威脅區域時,應考慮到敵預警機發現殲擊機的概率及其行動的特點。此時,殲擊機除了實施佯動外,還應做好實施突防和搜索目標的準備。
俄軍強調,上述兩種方法可結合使用。不論采取何種方法,俄軍都要求殲擊機應與其他信息戰兵力兵器協同,加強對敵空中目標的探測和識別,壓制敵防空體系,施放主動干擾,以確保殲擊機對敵預警機攻擊的效果。
(原載《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