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美人計\"是三十六計之一,利用\"美人計\"往往能夠出奇制勝,但在兩軍對壘時,利用\"美馬計\"同樣也可能取得意外的成功。最初使用\"美馬計\"的是戰國的李牧,當時李牧為趙國名將,在鎮守雁門關時,曾見匈奴有良馬數百匹因酷熱趕到河邊洗浴。李牧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笑著對部屬說:\"匈奴常偷我老百姓牲畜,現在是償還的時候了。\"于是便下令放出軍中的母馬百余匹,系在隔河的樹蔭下,母馬嘶聲四起,匈奴的公馬聽見母馬聲,馬上全部渡河奔馳而來,守關士兵便將其盡數趕入城中。匈奴將領見狀大怒,率眾趕過來,被李牧預先埋伏的弓箭手射殺而大敗。
無獨有偶,唐朝名將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亂\"時,曾與史思明部在河陽對峙,當時攻守雙方均無進展,兩軍只好隔河對壘。史思明部比李光弼部軍力強盛,擁有良馬一千多匹,每天輪流驅到河邊洗浴,炫耀其良馬之多。見此情景,李光弼便想起了李牧的\"美馬計\",下令軍中把所有的母馬集中起來,又將幼馬系在城內。待史思明的馬到了河邊時,將母馬一齊趕出,這些母馬思念城內的幼馬嘶叫不已。史思明的公馬聽到異性的叫聲,即飛奔過來。其同群的母馬因戀群也隨著追趕而來。李光弼下令軍士全部收進城中,盡為已有。這樣,李光弼只用一\"美馬計\",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數百匹良馬,從而大大削弱了史思明的軍力。(陳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