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以來,人類發生的大大小小戰爭和沖突不下幾十次,然而超級大國美國所進行的越南戰爭居然長達10年之久,成為二戰后美軍參加的最長的戰爭。人們不禁要問,這個超級大國擁有世界一流的現代化軍事力量,怎么會讓戰爭拖得那么久?前不久,美國媒體披露了其中的原委。
總統臭罵兵諫的將軍
1961年初,美國開始派兵去越南南方政權對付北方的胡志明部隊。美國這次派兵,只是幾百名特種部隊。美軍到了越南后才發現,情況不是那么妙。于是,美軍繼續增派部隊。到1961年底,駐越美軍已達3000多人。1962年,美軍又增至1萬名左右。到1964年初,駐越美軍已達2萬多人。美國向越南不斷增兵后,并沒有如美國政府所想像的那樣有效;相反,胡志明部隊越戰越勇,解放區不斷擴大。美國急了。1964年8月2日,美國軍艦在北部灣遭襲。美國以此為借口,開始擴大戰爭,派出飛機轟炸越南北方胡志明部隊。這年,美國駐越軍隊已達10萬人左右。1965年3月初,美軍開始在越南金蘭灣和峴港等地登陸,搶占戰略要地。
美國人在越南戰場上越陷越深。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簡稱參聯會)幾個將軍怒了!他們認為,朝鮮戰爭才打了3年,而越南戰爭已打了5年,不但沒出現結束的跡象,反而出現戰爭擴大化的跡象。將軍們覺得,與其一點點地敲麥芽糖,不如大量出動空海軍全面地猛烈地打擊,甚至必要時動用原子彈迅速結束戰爭。誰知,美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根本不贊同參聯會的意見。無奈,參聯會的將軍們只好勸說身兼三軍總司令的約翰遜總統。
1965年11月的一天,參聯會5大將軍們進入總統辦公室,勸說總統迅速結束越戰。將軍們認為,美軍越來越多地卷入越戰,如果不采取大膽的軍事行動,將面臨陷入地面持久戰的危險。為了盡快結束越戰,美軍應大膽地采取行動,其中,海軍第七艦隊的軍艦應集中力量封鎖越南的海岸線,對海防等港口進行布雷,阻止外國對越軍的海上補給;同時,美國空軍應大量出動B-52型戰略轟炸機等作戰飛機,猛烈空襲越南首都河內等戰略目標。必要時,美國應考慮選擇原子彈進行作戰,這樣,將大量殺傷越軍力量,促使越戰盡快結束。約翰遜總統聽完將軍們的介紹,先是一陣沉默,然后是一陣狂怒,把將軍們臭罵了一通,指責將軍們只顧考慮自己,根本不想想總統的難處。這樣,美國將軍們盡快結束越戰的想法就被總統無情地掐掉了。
1967年,美軍參聯會發現,越戰局勢更不妙,駐越美軍已達40萬左右,其中美軍第七艦隊出動飛機600多架、各型艦只100多艘。越南北方到處是戰火。參聯會將軍們覺得這種\"步步升級\"的軍事戰略愚蠢之至,再次提出使用航空兵迅速結束越南戰場的建議。然而,美國總統約翰遜又一次予以了拒絕。
中央情報局的擔心
其實,美國總統約翰遜也和將軍們一樣,想早點結束戰爭。然而,他最大的擔心就是中國。那時,朝鮮戰爭剛結束沒多長時間,朝鮮戰爭的陰影在腦中記憶猶新。想當初,美國參加朝鮮戰爭后,美國拼湊的聯合國軍憑借海空優勢迅速北進。當時,曾有人提醒中國可能會出兵;然而,美國政府官員中絕大多數都不相信。問題是,大家所不相信的事,偏偏發生了:中國派出了志愿軍!而且,把現代化武裝的聯合國軍打得落荒而逃。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也想到了原子彈,然而,最后也只好不了了之。這次,美國政府面臨的又是中國問題:一旦美國迅速擴大戰爭,中國會不會像朝鮮戰爭那樣迅速出兵?不僅如此,胡志明部隊與蘇聯也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蘇聯向越軍提供許多后勤支援。而且,中蘇兩國都曾向胡志明保證:支持越南的民族解放戰爭,支持越南的統一。
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報告也認為:如果越戰迅速擴大化,中國和蘇聯如何反應是難以準確預測的。不過,中蘇兩國都有巨大的承受能力,可做出多種選擇,既可以在聯合國作出反應,也可以進行核威懾。
事實上,美國情報機構對中國軍隊秘密參加越南戰爭是知道的。1965年4月初,受胡志明主席的委托,越共代表團訪華。期間,越中兩國簽署中國援越協議。根據協議,中國將陸續派部隊進入越南,協助越軍實施防空和后勤支援等任務。美國情報系統發現,在越南防空作戰中,中國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為了協助胡志明部隊對付美軍的空襲,中國建立了強大的防空網,包括在中國南部和越南北部建立防空雷達站。中國在越南部署部隊時,雖說沒有官方承認,不過,采取了一種讓世界很明了的辦法:中國援越部隊還保留著部隊的番號,穿著制服,使用非保密的通信方式。這樣,美國便很快知道了中國部隊的存在,美國更擔心美軍與中國軍隊發生直接沖突。
美國情報系統發現,1965年5月,中國開始派兵去越南修建內排機場,供胡志明部隊作戰飛機使用。幾年后,中國部隊又去越南修建安沛軍事設施。安沛位于河內西北140公里處,在紅河邊上的昆明-河內鐵路線上。美國發現,這個軍事設施很大,擁有一條大型飛機跑道,跑道邊上還有機庫,機庫很大,可以容納許多飛機,這樣,一旦飛機躲入山中機庫,任憑美國飛機扔炸彈,都無可奈何。軍事設施十分注重自我防護,周圍的山洞里部署了大量防空炮,美國飛機很難予以摧毀。除這些固定的防空陣地外,還有機動的防空火力網,它們設在鐵路線的鐵軌上,隨時可機動打擊美軍空中飛機。美軍獲取情報后,便陷入了思考:中國幫助越南修建如此大的軍事設施,用意何在?美國人思考了好長時間,最后確定兩個目的:一是美軍入侵河內時,胡志明部隊可以此為據點進行抗擊作戰;二是如果美國與中國直接進行軍事作戰,那么,中國軍隊將以此為基地與美軍作戰。
美國政府發現,越南戰爭開始后,中國在兩個戰場打擊美軍飛機:一個是派出防空部隊進入越南戰場協助胡志明部隊作戰;另一個是在中國南部邊境打擊入侵的美軍飛機。美國人發現,作戰中,中國防空部隊并不是被動和消極的防空,而是積極的主動防空。在中國南部邊境一帶,中國軍隊飛機曾多次緊急起飛,攔截入侵美國飛機。在攔截行動中,美軍飛機曾多次挨打。據稱,美國共有9架作戰飛機被擊落和2架被擊傷。中國在越南的防空部隊積極防空,擊落了許多美軍飛機。
發現中國應對越戰擴大化
美國情報部門很快就發現:正當越南戰場上戰火連天的時候,中國大陸也在秘密防備越南戰爭擴大化后可能發生的中美交戰。這就是大規模的\"三線\"應急計劃。1964年初,美國不顧中國的一再警告,公然派飛機轟炸越南北方的胡志明部隊。眼看著越南戰火越燒越北,中國不得不從最壞處著想,開始為可能發生的中美對抗做準備。1965年12月,周恩來總理就美國入侵越南問題發表談話說,如果美帝國主義不能達到鎮壓越南人民的民族解放戰爭的目的,那么,就會擴大侵略,將戰火燒到印度支那和中國。于是中國開始擬訂應急計劃。根據應急計劃,中國設想中美開戰后,美國利用空中優勢大規模轟炸中國沿海設施,甚至動用原子彈等核武器將中國工業較發達的沿海工業區摧毀,由此極大限制中國的軍事作戰潛力。作戰開始后,擁有現代化武器裝備的美軍很可能占領中國沿海地區。根據這一判斷,中國決定把沿海的主要工業設施內遷,遷往中國內地省份,如四川、貴州、湖北西部和云南。這些地方多山,易于隱蔽,美國飛機即使空襲,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即使美國動用原子彈轟炸,多山的地形也會使原子彈的作用大大降低。尤其工業設施在山洞里,美國核武器只能望而興嘆。
美國擔心中國的核武器
美國最害怕中國的是中國核武器發展越來越快,美國面臨越來越大的核威懾。1969年,中國試爆成功核導彈\"東風\"-4,該型導彈可打擊4700公里遠的目標,一直可以打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戰略基地關島。1970年,中國又研制成功威力更大的洲際核導彈\"東風\"-5。該型導彈可打擊1.3萬公里的目標。
美國認為,中國于1964年研制成功原子彈后,整個越南的美軍都面臨中國原子彈的威懾,如果美軍與中國軍隊發生直接的戰爭,那么,就會受到原子彈的威懾,美國很難贏得戰爭。一旦如此,政治后果難以設想。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美國在越南戰場上一直未敢動用空中優勢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襲擊,而是采取了逐步升級的軍事戰略,以致這場戰爭打了10年之久,1973年初,美越才簽署停戰協議,美軍灰溜溜地逃離越南戰場,越南戰爭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