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這無疑對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祖國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影響和推動了人類的文明。然而,近年來,一些人利欲熏心,丟棄了作為一個公民起碼的道德,做出了有損國格、有損人格的事,而他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據報載,一家社會調查機構曾在北京進行了一項有關道德水準的調查,在列出的18種可供選擇的道德品質中,被調查者首選的項目,竟然找不到名列其中的“誠實”、“講信用”、“責任感”等字眼。美丑錯位道德天平失衡
見義勇為,英雄流血又流淚。見義勇為是公民道德最突出的表現,但是,見義勇為的行為在一些地方被人稱之為“傻冒”。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有些受害者非但不感激見義勇為者,還極力否認見義勇為者的行為。2001年1月的一天,在廣州市珠海廣場,兩名歹徒在大庭廣眾之下,持刀搶劫了一對情侶的挎包。從烏魯木齊到廣州出差的趙海林見狀,挺身而出,喝斥歹徒。歹徒惱羞成怒,向趙海林連捅兩刀,趙海林身負重傷,在人群熙攘的廣場。在場的數百人無一人幫助趙海林,眼睜睜看著歹徒逃之天天,就連被趙海林相救的一對情侶,也撿起挎包縮頸而去。當警方到珠海廣場尋找證人時,竟沒有一人為趙海林見義勇為的行為作證。(2001年1月15日《羊城晚報》)當前,類似這種英雄流血又流淚的事已屢見不鮮,著實令人痛心。
熱心助人,文明舉動遇尷尬。有人說,災難是人們道德的一塊試金石,一個人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道德品行是最充分的。在別人遇到災難時,有人熱心相助,也有人冷眼旁觀,甚至還有人趁火打劫。2001年3月7日,杭州市一個小區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南京乘客陳銀瓶搭乘的三輪車與一出租車相撞,陳銀瓶手弘骨骨折,倒在地上,無人救助。路過此地的杭州市民洪家炯報了警,并和三輪車司機將陳銀瓶送到醫院救治。當要交住院費時,三輪車司機溜之大吉。洪家炯為陳銀瓶墊交了住院費,再回到小區時,發現自己自行車車筐里的衣服已不知去向。洪家炯熱心救人,卻遇上了這樣尷尬的事。(2001年3月18日《揚子晚報》)
扶危濟困,一片愛心受欺騙。為了救助貧弱群體,一些地方成立了基金會。這一舉動受到社會特別是貧弱群體的歡迎??墒?,這樣的基金會卻常常被騙,最終使基金會難以啟動,直至癱瘓。廣州市在全國首家制定了地方性醫療法規——《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條例”規定:醫療單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搶救和收治急、危、重、傷病員,醫務人員在任何場所發現此類病員均應主動救援。應該說,這一“條例”是廣州醫療部門扶危濟困的重大舉措,是醫務工作者愛心的體現。然而,一些病人卻惡意拖欠醫療費,一走了之,并大耍無賴;還有些病人用假地址、假姓名,盡管出院時訂立了還款計劃,最終還是白條一張。據調查,廣州市屬14家醫院平均每年收治這樣的病人達500多人,平均每家醫院被拖欠醫療費50多萬元。(2001年11月25日《羊城晚報》)醫院講醫德,而患者卻不講道德,扶危濟困、奉獻愛心的舉動遭受欺騙和愚弄。試想,今后誰還敢再做“賠錢的買賣”。
樂善好施,傳統美德遭褻瀆。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世代代得到發揚光大,而今卻遭到了褻瀆。樂善好施者因為善舉引起麻煩一串,而一些道德敗壞、好逸惡勞者卻趁機牟取他人財物,且到了明火執仗、喪心病狂的地步。浙江省紹興市望花畈九十多歲的老人張茂義,生性樂善好施,特別愛幫助那些無依無靠的外地民工,經常給他們送米送錢。2001年11月,張茂義的事跡被新聞單位子以報道,誰知麻煩接踵而來。每天天不亮,成群結隊的民工在張家門前排起了長隊,向張公公要施舍。這些要米要錢的人大多是身體強壯的年輕人,很多人有固定收入。有些人來拿米還踏個三輪車,一家人輪番上陣,丈夫拿過了,老婆上去拿,最后派小孩上去。還有喬裝打扮,一天拿幾次。還有人當面拿一袋,趁人不注意又偷一袋。要米要錢者嚇得張公公不敢開門。張公公平時生活并不富裕,只是在子女給的贍養費中節省—下來的一點米和錢,怎經得起如此討要。(2001年3月21日《工人日報》)一個樂善好施的老人被一些無良之徒搞得寢食不安,這樣的善舉誰還敢為?
“林子大了,什么樣的鳥都有?!爆F在一些人美丑錯了位,把美好的東西當成丑陋的,而把丑陋的東西反當成美好的,這樣的道德觀念實在匪夷所思!是非顛倒價值觀念扭曲
當今,一些基本的價值觀、榮辱觀已被一些人攪成了一鍋粥,是與非的標準被扭曲,是與非的觀念被混淆,是與非的概念被顛倒,應該說,這是文明社會里的悲哀。
社會公德,沉重的丟失。社會公德在一些地方已被人們丟失,金錢蒙住了——些人的眼睛,只要有錢,他們什么事都能干,都敢干,哪怕歹徒殺人,他們也只管搶錢而不救人。1998年4月6日,廣東省深圳市皇家娛樂城收銀員將19500多元營業款交往財務室時,被歹徒楊生有突然撲上來搶走。正在此處搞裝修的工人楊卓輝,立即撲上前抱住了歹徒。歹徒拔出尖刀,刺人楊卓輝胸部,楊卓輝壯烈犧牲。這時保安員趕來制服歹徒。歹徒突然把搶來的錢拋上天空。頓時,看熱鬧的人不顧保安人員和城管人員的阻攔,紛紛爭搶鈔票。19500元現鈔最后只收回3615元。(1998年41月9日《解放日報》)在歹徒行兇殺人之時,路人不是合力捉拿歹徒,而去爭搶鈔票,社會公德在這些人的身上已蕩然無存。
職業道德,嚴重的“滑坡”。當前,職業道德問題已越來越多地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有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吃拿卡要,收禮收賄,把為人民服務拋于腦后。還有一些人,哪怕是人命關天,也不能喚起他們職業道德的良知。2001年3月,新華社播發了這樣一條消息,已懷孕——段時間的袁某,一天突然感到腹部劇痛,被緊急送往昆明某醫院救治。先是要求掛急診遭到拒絕,候診過程,中,袁某已昏迷過去,而醫生仍視而不見。情急之下,袁的丈夫撥通了“120\"。經云南省急救中心派出的急救小組初步診斷,患者可能是宮外孕大出血,再不救治就會有生命危險。但幾步之遙的急診室仍以病床已滿為由拒絕接診。最后,患者只好被送到另外——家醫院。一個人的生命正處于危難之時,以“救死扶傷”為天職的醫生們的神經竟這般麻木。
傳統美德,可怕的“斷檔”。團結友善、勤儉自強、誠實篤信等,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今令人憂慮的是這種傳統美德出現了可怕的“斷檔”。其主要表現在青年一代人的身上。1986年,廣東高校設立了貸學金,主要面向貧困學生,資助他們完成學業。這種無需擔保、不必抵押的無息貸款,為不少家庭困難的學子解除了后顧之憂。但是,不少學生畢業后卻忘記了還款,有的學生畢業后,月工資數千元,可對在學校借的貸學金卻不聞不問。據了解,十多年來,華南理工大學約有90多萬元貸款沒有收回;中山大學十年前貸出去的款,仍有10%未收回。據有關消息報道,廣東省幾乎所有推行貸學金的高校目前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回收困難。(2000年9月15日《羊城晚報》)我們認為,對一個學生而言,幾百元抑或幾千元的貸款不還是小事。然而,從這件事中折射出了“誠信”在青年一代身上有多大的分量。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難道在青年一代身上出現了“斷檔”?善惡分明社會期盼文明
中共中央頒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是對人們道德行為的規范,是十分必要和非常及時的。當前,我們必須全面貫徹執行《綱要》,使《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精神家喻戶曉,人人明白。
首先,要弘揚正氣,鏟除邪惡。社會正氣的樹立,需要公民道德的提高,需要全民的參與。只有弘揚了社會正氣,邪惡才能得到有效鏟除。如果在正義與邪惡的斗爭中,人人自危,貪生怕死,正義就永遠戰勝不了邪惡。報載,一名在武漢的北京某大學的女大學生不幸遭遇扒手,身份證被偷,但被其懷疑為扒手的男青年并不承認。無奈中,該女生竟跪在男青年面前,求其退還自己的身份證。對待邪惡不敢斗爭,甚至向邪惡屈服,社會的正氣又如何能樹立起來。
其次,要營造溫暖,消除冷漠。人與人要多一點關愛,用真情、親情和友情,互相體諒,互相幫助,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之間傳揚,決不能讓冷漠在我們中間感染和蔓延。
三要強化德治,倡導文明。實現公民道德重建,需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江澤民總書記提出“以德治國”的思想,就是要求每個公民都應承擔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人人遵守社會公德,做遵紀守法、崇尚文明的好公民。而與此同時,要在全社會倡導文明,營造一個懲惡揚善的社會環境?!毒V要》的頒布,正是規范公民道德行為的最好準則。
文明的春天,呼喚公民道德。
編輯/王凱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