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喂奶時間由10個月到1年時,應考慮給孩子斷奶。因為這時嬰兒的胃腸消化能力已逐漸增強,需要的營養也不斷增多,而此時的母乳營養卻在漸漸下降,主要靠喂母乳已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了。另一方面隨著乳牙萌出,已能接受其它食物,飲食應以乳類逐漸轉化為主副食。
許多媽媽因為要給孩子喂奶,日常生活受到許多的限制,本以為給孩子斷了奶,自己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然而多數母親會驚奇地發現,自己并不愿中斷這種與孩子在感情上的聯系,會感到淡淡的失落。是??!寶寶從一出生就依偎在媽媽的懷里,天天吃媽媽的奶,一年來,母子間建立起一種特有的親密與默契,哪能說斷就斷呢?不過,作媽媽的心里都明白,從這時起,寶寶的獨立性增加了,孩子的成長,是媽媽最大的心慰。
給寶寶斷奶的時機
嬰兒一天天的長大,通過一段時間添加輔助食品,孩子已經慢慢地適應
了各種食品,吃媽媽乳汁的次數也愈來愈少,一般到了一歲左右,可以逐漸給孩子斷奶了。絕大多數嬰兒在9-12個月之間會表露出對母乳需要量減少的跡象。他們會在吃奶時連續幾次停下來與母親玩耍。母親需要用胳膊肘輕輕推一下,他們才能再吃上幾口。在家長的鼓勵下,他們會很快學會用杯子喝牛奶,而且會在幾周內完全斷掉母奶,一點也不感到惘然若失。
一些人特別是母乳好的母親,孩子都一歲多了,還舍不得斷奶,認為延長母乳喂養期可為嬰兒提供豐富的營養。其實,母乳的營養在一年后會逐漸下降,另外,哺乳期過長會也使孩子失去了學習探索新事物的機會。實驗表明,哺乳時間超過12個月的幼兒不愿再多吃別的食物,斷奶的難度就會加大。一般來說,哺乳時間以11~12個月為宜。
如果可能,斷奶的時間最好選在春暖花開或秋高氣爽這兩個季節。夏天氣候炎熱,細菌的繁殖也快,若這時斷奶,飲食衛生稍不注意,就易引起腸胃道疾病,飲食冷燙也不易掌握好,最好暫避一段時間。斷奶時還得考慮孩子當時的健康狀況,要是正在患病,也應延緩些日子。
既要適時地給孩子斷奶,又要適時地讓母奶回掉?;啬唐陂g,不要再讓嬰兒吮吸,也不可用手擠或用吸乳器吸,同時要限制母親流質飲料的飲用,湯水少喝。
年輕爸爸 多多關照\"一大一小\"
斷奶不僅在身體上而且在感情上、不僅對嬰兒而且對母親都十分重要。
每個吃奶孩子都要經歷斷奶過程,有的孩子斷奶比較順利,有的孩子則非常麻煩。斷奶處理不好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發育,這是父母應該注意的問題。吃慣母乳的孩子不僅僅把母乳作為賴以生存的食物,而且對母乳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喂奶的姿勢,使孩子和母親肌膚相貼,孩子能聞到母親身上熟悉的氣味,享受母親懷抱的溫暖,母乳會給他們一種信任、安全感,因此,他們在心理上依戀母乳。
我們講慢慢斷奶,就是讓孩子適應這種營養與心理的轉變過程,避免或減輕這種過程對孩子的影響。 如果突然斷奶,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不能接受。孩子攝取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表現出來就是:體重不增、抵抗力下降、生病等。對孩子心理上的影響,經觀察發現,突然斷奶后孩子可能發生:哭吵、睡眠不佳、情緒不穩定。有些母親在斷奶時,會采用在乳頭上涂上紫藥水和抹上辣椒、黃連等辦法,企圖借此來戒掉孩子吃奶的習慣,這是極不可取的,因為這些做法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懼、悲傷、焦慮、憤怒等不良的情緒。
斷奶期間,母親同樣需要受到關照。一個非常重視母乳喂養的母親在停止哺乳后會稍感失望,并有一種失落感,好象她失去了與孩子的部分親密感,或者好象她感到不如以前那么有用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盡可能把斷奶當作一個漸變過程的另一個原因。此時,最需要為夫為父的他多多關照這\"一大一小\"。
斷奶不要斷牛奶
千萬不要望文生義,認為\"斷奶\"就是讓孩子完全脫離奶品,這是不對的。斷乳并不是停止一切代乳品,而是戒斷母乳喂養,以代乳品及其他食品來取代。據調查,我國大多數人的膳食中鈣元素攝入不足,尤其是婦女、兒童和老人,鈣缺乏所造成的危害和影響更為嚴重。而奶類食品是人類補充鈣的良好來源,在天然食品中,它的鈣含量是很高的了,另外、牛奶中有較豐富的蛋白質,還含有乳糖等物質,這些物質都可以幫助鈣的吸收。
孩子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對鈣的需求量較成人大,\"不要斷牛奶\"就為孩子提供了最佳的鈣來源的保障。孩子在吃母乳時,可以從母乳中吸取所需的鈣,斷母乳后就應當從牛奶中獲得鈣。斷奶后孩子每天應當吃2瓶牛奶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