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江
張青,蘭州市盲聾啞學校美術教師。1998年,張青作為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演員赴國外演出。目前,她已到過美國、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等十余個國家,向國外觀眾展示了中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風采。1992年,張青表現殘疾人與命運抗爭的獨舞《掙》,獲全國首屆盲校、聾校學生藝術調研表演一等獎。2001年2月,張青被評為首屆甘肅省十大杰出殘疾人。
舞蹈給了她第二次生命
張青出生在甘肅文縣,兩歲時突然發起高燒,在注射了幾次鏈霉素后,高燒奇跡般地退了。正當全家人為此興奮不已時,災難已悄悄地降臨到這個不幸的家庭。張青從此永遠地失去了聽覺,步入孤獨的無聲世界。
幼年的張青并不為此而有太多的痛苦,真正異常痛苦的是張青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將來能和正常人一樣讀書、生活、工作,父母從不把張青當殘疾人看待。6歲時,父母將小張青送到當地的幼兒園。六·一兒童節前夕,老師們組織小朋友演出,看著小演員們身著漂亮的服裝,在陽光下跳舞、唱歌,小張青羨慕極了。她不懂得自己是聾啞人而不能參加演出,只一味地啊啊大叫。當老師找來張青父親后,得知情況的父親抱著小張青流著眼淚離開了幼兒園。
十歲的時候,父母為了讓張青受到好一點的教育,把她送到了省城蘭州的聾啞學校。當時學校的張萍老師問她會不會跳舞,小張青這個來自農村的小女孩連害羞都不知道了,她沖上去用西藏舞的簡單動作跳了起來。也正是從這時起,張青真正開始了她喜歡的舞蹈生涯,在這里,她找到生活的動力,感受到生命的美麗。
對于一個正常兒童,要培養起節奏感是相當困難的;對于一個失去聽覺的孩子來說,學習跳舞的困難不用說有多大了。那時候還沒有開律動課,只有舞蹈隊。張青特別有靈性,一年級的時候就會跳了,她有天賦,節奏把握得特別好,卡得很準,真是與舞蹈有緣。然而,一個成功者僅有天賦是不夠的,張青在練功上更刻苦。那時學校的條件差,練功廳是水泥地,也沒有墊子,張青跪在地上練,兩條腿經常磨得紅紅的。作為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別人還正是貪玩、貪睡的年齡,小張青卻在早上五點鐘就爬起來練基本功,膝蓋都磨破了,還硬忍著,幾十遍、上百遍地練。
夏天,幾個聚光燈照著,張青還要穿緊身的衣服,經常是大汗淋漓。練甩頭發的動作時,頭發常常全貼在臉上,急得張青啊啊地用手去分。1996年,張青在參加全國群星獎選拔賽演出時,本來膝蓋就破了,結了疤,演出時跪地的動作比較多,結了疤的地方又繃破了,血將服裝染濕了一大片,張青還是堅持著演出,演出結束后,費老師心疼地流著淚給她慢慢往下揭粘在腿上的服裝。
為了感受音樂,張青把耳朵緊緊地貼在錄音機上,可錄音機中音樂帶來的震動小得難以區分。費老師讓她把耳朵貼在琴鍵上,用手按動琴鍵,有一點振動感覺的同學能試來音樂,可她連一點也不能聽見。費老師就用手指揮她們跳躍、跪下、起來、旋轉,有時看不見老師的手勢,她們會旋轉個不停。后來練功廳換上了木地板,費老師就通過各種方式震動地板讓她們感受節奏。
每當閑下來的時候,張青都會想到自己最喜歡跳的舞。想的時候,內心的感受就跟著節拍一起跳起來,她喜歡在無人的時候盡情地跳,盡情地將自己所有的情感表現出來。這時候,她要用身體將所有無法用口說出來的話表達出來,跳著,跳著,她覺得自己能和正常人一樣張口說話了。是舞蹈給了張青第二次生命。
生活著就是美麗的
背景是冷冷的藍。一位長發少女佇立舞臺,身體整個被套在黑色的布袋中。在禁錮她的袋中,少女顫栗、扭動、掙扎在黑暗的世界中探求一線光的出現。接著,一束淡淡地光籠罩在少女身上,背景逐漸變暖,少女在光明的世界上快樂地奔走,最后,在布袋中奮力打了三個旋子,滾落在地……當她緩緩站起,黑布袋已經褪去,露出艷紅的衣衫,少女昂然挺立,雙臂交叉舉過頭頂,像一尊夢幻的維納斯,沐浴在無邊無際的絢爛朝霞中……
這是1992年10月盧家駒老師為張青編排的獨舞《掙》。在全國盲校、聾校學生藝術調演中獲得一等獎。
此后,張青還獲得了許多大獎,到過許多國家表演。2000年9月,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在美國舉行,中國政府在美國舉辦了“2002年中華文化美國行”系列活動,張青參加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在美國的演出。他們先后到華盛頓、紐約、鹽湖城等六地演出了多場大型音樂舞蹈節目。
9月8日在愛達荷州首府博伊西市進行首場演出,無論是桑蘭充滿激情的朗誦,還是聾啞少女的舞蹈,無不體現著他們不息的追求、夢想,人格尊嚴和人間友愛的偉大。演出結束時,演員們謝幕三次,觀眾依然不肯離去。州長肯普索恩稱之為“魔幻般的演出”,“體現了人類的優美、典雅和尊嚴。”一位名叫凱西的老太太特地讓丈夫駕車,帶著三個孫女(其中一個也是聾啞人)從郊區前來觀看,當她看到中國的聾啞少女在沒有聲音的世界里翩翩起舞時,激動得熱淚盈眶。
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在致辭中說,你們的表演藝術“具有喚起我們每個人對生活以及對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更加深刻的理解、鼓舞我們自立、激勵我們自身價值的力量,提供了所有人開發其創造性天賦與能力的渠道……”副總統戈爾引用肯尼迪的名言“人們能記住我們的,不是戰爭或政治斗爭中的勝利與失敗,而是我們對人類精神的貢獻”,并稱贊“這些演員具有一種偉大的人類精神,他們的藝術才華和堅強意志鼓舞了千百萬中國人。現在,他們將把同樣的希望帶到美國。”
一次,演員們被安排到當地美國家庭中住,張青在一位名叫大衛的市長家住了三天。晚上演出,市長家都要接送張青。市長一家還給張青拍了好多照片,最后做成了一本影集送給了張青。在影集的最后,他們給張青寫上了這樣一句話:Good luck in all you do with love(真愛永存)。
有愛的女人是幸福的
張青雖為殘疾人,但卻被一個男人癡情地愛著,這個男人就是她的丈夫。作為一個女人,張青是幸福的。
張青的丈夫溫偉是她在蘭州市聾啞學校的同學,比她高一級。張青十一二歲的時候在臺上演出,精美的化妝、霓裳般的舞臺服飾,使本來就漂亮的她更加光彩照人。少年的溫偉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有一天,學校組織兒童節文藝活動,他和我認識了,后來他轉學到有親戚的上海去讀書,當時印象不深,所以我很快把他忘了,直到我上七年級的時候,他突然來到我們學校要求繼續上學。后來我才知道,在我一年級時他就喜歡上我了。在他眼中,我是一個聰明的小姑娘,他在上海讀書的時候,一直不能忘記我,畢業后回老家咸陽工作不到一年,就獨自一人跑到蘭州來。當我得知他是為了我而來舉目無親的蘭州時,我很受感動,開始喜歡他了。”
“我喜歡他,因為他是個能夠獨立生活的強者,從業不依靠他父母的幫助,他在蘭州的許多工作都是他自己找的,對于一個聾啞人來講,這一點很不容易。他對自己的美術事業非常熱愛,遇到困難時從不灰心,總是努力堅持。”
可是,張青的一個同學也愛上了溫偉,而且癡情不改,這讓年輕的溫偉不知如何是好。他不想讓愛他的女孩傷心,卻又割舍不了自己心中的戀人,曾經幾次和張青分手,又幾次和好。這給張青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創痛,在采訪本上,張青傷心地寫道:“這都是他太脆弱了,結果讓他的女友和我都受到傷害。我不想多說了……”
現在,張青最大的愿望是趁年輕多跳幾個舞蹈節目,直到跳不動為止。
有一次,一個朋友問張青,如果有來世,讓你選擇活法,你愿意做什么樣的人?看到這個問題,一向平靜溫婉的張青異常激動,她用力拍打著自己的胸膛,脖子上的玉墜不停地顫動,手勢很大地比劃著:
“如果有來世,我要做個會說話的女人,說許多的話,把這輩子沒說的全說出來!”
(責編江有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