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修勝
人是要面子的,但有些女人要面子有其獨特性,即面子是自己的,卻把要面子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因而,易陷入種種心理誤區。
誤區之一:“狐假虎威”借面子
肖肖正值豆蔻年華,卻像“寒號鳥”一樣整天玩樂。有人勸她“應該趁年輕好好學點本事,干一番事業,成功的女人才有面子。”肖肖說:“女人只要找個有‘面子的丈夫,‘夫貴妻榮自己就有了面子。”后來她的確找了位有“面子”的丈夫,可是不久丈夫卻以她不學無術,在外沒有工作能力,在家不會理財管家,和她離了婚。肖肖后悔莫及,方感到面子要靠自己努力,“借”面子是靠不住的。
借面子的錯誤在于:一方面抹殺了女人自我追求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此而養成了惰性,使自己喪失了自我奮斗、自我實現、自我提高的機會。事實是,借別人的面子往自己臉上貼往往是貼不上、粘不緊的,即使貼上了也是假面子,正如“狐假虎威”一樣被當作笑料而更沒有面子。
誤區之二:“顧此失彼”搶面子
小娟生性要強,看到身邊有的女人家庭條件優越,物質享受豐厚,覺得相形見拙,實在沒有面子。于是,她暗暗下決心“搶”面子,即利用當會計的權力一下子使自己變成了闊太太。不料想,她的行為很快被發覺,她也很快鋃鐺入獄。小娟“搶”面子不成,反而后悔終生。
不擇手段“搶”面子使其喪失了理智,對面子偏面追求的結果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搶”面子的人正如魯迅所抨擊的那樣:“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這‘面子圓機活法,善于變化,于是就和‘不要臉混起來。”這無疑說明,做人要有“人樣”,即保持健全人格,愛面子說到底是好好做人,不能出“格”,如果失去人格,即使地位顯赫,腰纏萬貫,照樣沒有面子。
誤區之三:“弄巧成拙”爭面子
王嫂極要面子,可苦于丈夫“無能”,始終沒能讓她有“面子”。于是,她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希望兒子從小學習拔尖,日后一舉成名,給她爭回面子。哪知,事與愿違,兒子被逼的患了“學習恐怖癥”差點跳了樓。結果希望成了泡影,她還受到家庭、社會的多方指責,更加沒有了面子。
王嫂的例子向人們折射出這樣一個道理:要面子是人的本能,但是“君子生才,取之有道”,爭面子要立足自己,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辛勤勞動獲得;相反,給別人施壓,讓別人為自己爭面子,只能是既傷害了別人又不能為自己爭面子。
誤區之四:“瞎子點燈”裝面子
嬌嬌和男友的家庭條件懸殊,為了在男友面前裝面子,她告訴男友說,她家和他家一樣富有。一天,聽說男友要到自己家做客,她不得不把男友帶到自己一個家庭條件很好的同學家,謊稱這就是自己的家。終于有一天被男友識破了,斷然與其分手。
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并非僅有,為了面子有人弄虛作假、謊稱謊報、大吹大擂。皆是“瞎子點燈——白費蠟”,費了好大力氣卻“不攻自破”,結果是蠟消面失,臉上仍然無光。
誤區之五:“打腫臉兒”護面子
小青在同學中一直說她爸爸是“工程師”,不料想有一天當農民的爸爸突然進城來看她。當著同學的面,看著一身土氣的爸爸,她說“不認識”。她爸爸流著淚離開了學校。小青的同學紛紛指責小青。小青護面子反失了面子。
“打腫臉兒充胖子”是不可取的,因為忍痛打腫的臉終究要“原形畢露”。維護面子實際上是人生的藝術,體現了做人之道,它要求在要自己面子的同時必須注意維護別人的面子,不以損傷他人的面子來換取自己的面子。
在生活中,我們要樹立正確的面子觀,以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把握面子,避免走入誤區。
編輯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