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道和
隨著氣溫一天天升高,討厭的蚊子又出來擾人了。在漆黑的夜晚,蚊子卻能準確地找到叮咬目標,真是“夜襲”有術。
一只小小的蚊子好似一部雷達,頭部的傳感器是“雷達”的信息處理中心,觸角和細腿便是“天線”。當“天線”接收到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信息時,立即傳遞給傳感器,并迅速作出判斷,接著便追蹤目標。先是在人的周圍“嗡嗡”地偵察一番,繼而瞄準目標猛叮一口,人的皮膚表面立即會出現小紅點或小丘疹,并伴有癢的感覺。
蚊子的傳感器能從人體汗腺排泄時的溫度、濕度來判斷皮膚的粗糙程度,從而選擇合適的叮咬對象。當男人與女人同居一室、大人和小孩共臥一床時,蚊子往往愛叮咬女人、小孩,這或許是女人和小孩的皮膚細嫩,更合蚊子胃口的緣故。
蚊子除充當“吸血鬼”的角色外,更重要的是它還是傳播多種傳染性疾病的罪魁禍首(如瘧疾、絲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等)。蚊子與其它動物一樣,也有雌雄之分。雄蚊是不吸血的,它吸食花蜜及植物,天氣轉涼后,雄蚊便從室外躲到溫暖的室內。部分雌蚊在秋季產卵后會死去,沒有死的躲進屋內照樣咬人吸血,只不過這時的蚊子數量極少罷了。
驅蚊固然可用蚊香,但蚊香系化學原料制成,具有強烈氣味,對人體有害無益。蚊香使用不當還會使人出現頭痛、渾身不適、食欲不振等中毒癥狀。下面向您介紹幾種不影響人體健康的驅蚊方法,您不妨一試。
多吃大蒜。大蒜既有殺菌、開胃之功效,又能使人體分泌出蚊子不喜歡的大蒜味。吃大蒜不失為一種驅蚊的有效方法。
在臥室里放上幾盒揭開蓋子的清涼油或風油精,蚊子聞后便逃之夭夭。
捉幾只蜻蜓放在房間里,這些“天兵天將”會布下天羅地網,捉凈室內的蚊子。
夜間將盛開的茉莉、玫瑰、玉蘭、鳳仙花等移入室內,具有良好的驅蚊效果,因為這些花的香氣令蚊子不堪忍受。
在房間里點燃幾塊干桔皮,蚊子就會倉惶逃竄。
穿白色或淺色衣服,這種顏色的衣服反光性較強,對蚊子有驅避作用。
用西紅柿葉、鳳仙花葉和薄荷葉擦身,這些花草葉發出的氣味有驅蚊防蚊的作用。
找一個空玻璃瓶,往里面裝上5~10毫升的糖水或啤酒,然后輕輕搖晃幾下,使瓶內壁沾上糖水或啤酒,放在桌上,蚊子聞到甜味或酒味,會爭相往里鉆,鉆進去就會被粘上或淹死。
將一張桔紅色透光性強的玻璃紙(綢布亦可)套在40瓦以上的燈泡上,使燈光變成桔紅色,這樣蚊子就會遠離您。因為蚊子有害怕桔紅色光的特性,但使用本法要注意安全。
家中若有微型吸塵器,可打開其電源開關,待2~4秒鐘馬達轉速最高時,將吸塵口對準落在墻壁上、蚊帳內的蚊子,即可把它們吸入吸塵器內。
當然,以上方法雖好,但畢竟是臨時措施,治標不治本,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要廣泛開展愛國衛生活動,針對蚊子有限的藏身之地,重點突擊地下室、陰溝、廚房、墻角、巷道內等地域,將蚊子徹底“連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