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昌
“潮斗魚”,這出水入水的鮮靈物類,曾經是我們眼前最普通也是最可愛的一員,它們作為魚類家族的一分子,把美麗的瀾滄江作為生命的搖籃,曾經給與人類無限的富足和歡樂。它們親近人類,回報人類;它們來來去去,永遠為了生命的輝煌和自由的成長而奔波。美麗的大河因為它們的存在而熱鬧非凡,大自然因為它們的參與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每年春夏之交,大河岸邊鶯飛草長楊柳依依,伴隨著潮汛的到來,潮斗魚總是準時出現在洶涌的潮頭。此時又到了潮斗魚產卵的季節,成千上萬的魚兒在頭魚的帶領下,從大河的下游抑或是遙遠的大海啟程,一群群,一隊隊,沿著洶涌澎湃的大潮逆流而上,以生死不懼和前赴后繼的勇者的無畏,一直奔向大河的上游,經歷了長途跋涉,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直至找尋到適宜于生育繁衍的水域和沙灘,在激流的深處播撒下生命的種子,然后才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地返回它們出發時的家園……
目睹那種壯觀的場面,任何人都不可能不為之感動。它們總是一列列一排排浮游水面或潛行水中,奮不顧身地沖向高高的浪尖,戰急流,斗惡浪,被一種無可言說的生命的奧秘牽引著召喚著,它們總是向前、向前,拼命向前。除了不幸死亡、中途夭折和被無辜捕殺的,沒有一尾魚會臨陣退縮。一種高貴而又執著的追求,凝結著對于美麗生命的渴望和向往,生命的誘惑與我們人類何其相似?。?/p>
捕撈潮斗魚是相當講究的,捕撈的方法亦各式各樣,且因時代的變遷而不同。傳統的捕魚方式對自然的破壞程度小,是最值得提倡的。基本的做法是根據潮斗魚喜歡靠近岸邊,且又有成群結隊的特點,人們就在激流的一邊或小河流入瀾滄江的入水處準備好攔網或竹藍,當水面上隱隱露出一片直往前沖的銀灰色的魚鱗時,捕魚高手便沉著冷靜地收手了,幸運的時候一次就可捕撈到一百公斤。不過,這種方法也不是絕對的科學,往往由于一網打盡破壞了生態平衡,而導致來年的潮斗魚急劇減少。一般說來,潮斗魚能夠勇往直前拼死追逐激流都是因為有頭魚的率領,而這些頭魚基本都是無數次出生入死的老手了,它們輕車熟路,所以才帶領著子孫們永遠攀援在一條生命的血鏈之上。因而,祖先們在捕撈潮斗魚的時候,如果不慎捕到了頭魚,也一定要把它們放歸江河,讓魚類的生命像人類一樣生生不息。
潮斗魚一年一度的回歸,給大河人家帶來了殷實富足的希望。由于潮頭魚來自遙遠的大海,加之它們有自由空闊的輕松環境,又在運動中生長,所以肉質細膩醇香可口,是集天然靈氣于一身的美味佳肴。每到潮訊季節,瀾滄江兩岸你來我往人頭攢動,無論是捕魚人或是看熱鬧的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滿足的微笑。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豐收的年景,更多的人喜歡的是在洶涌的大河邊體味大自然的奧秘,從潮斗魚身上感受生命的可貴。另外,潮斗魚的如期歸來,也給瀾滄江中上游留下了優質的魚種。來年的春天,故鄉人又可以捕撈到鮮美的江魚了,這是蒼天的饋贈啊。
可是,關于潮斗魚我已經不能多說什么了,一切都已經成為了記憶中的輝煌,那種壯美,那份默契,只是十多年前我在故鄉過童年生活時的盛況。如今的瀾滄江啊,無論浪奔浪涌,無論春潮重疊,潮斗魚已經無影無蹤了。不僅如此,就是早年四季常在的土生土長的魚類也瀕臨滅絕,打魚的釣魚的能夠偶爾弄到一二尾,也是其小無比,而且大多數屬于那種病態變異的,根本無法食用,真是悲哀呀!當我們面對滔滔奔流的長河,終于發覺昨日的朋友悄悄地離去,昨天的一份神圣的禮物丟失時,人類應該感到自責和內疚,是人類自己破壞了生態平衡,是人類把自己推向了孤獨無助的深淵啊!看看那些不顧天譴的人們,他們手持雷管炸藥,他們使用高壓電擊和貫通兩岸的現代化拖網,他們的目的就是不斬盡殺絕不罷休,根本不考慮人類生態的環境和遙遠的未來!當然,水質的惡化,植被的減少,流沙的泛濫,也無疑加速了各種魚類的滅絕。如今的瀾滄江啊,除卻那千年不變的濤聲,大潮深處的寂寞孤獨是顯而易見的,那消逝已久的潮斗魚何時能重返家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