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岳/編譯
人們知道,器官移植對于救治某些危重病人意義重大。數十年來,器官移植事業在許多國家得到較快發展,一系列與器官移植相關的技術性難題都已被醫學界所克服。但是,與之相關的不少社會問題卻難以解決:由于器官移植潛藏著巨大的利益,一些醫生常輕易放棄對生命垂危病人的救治,急欲得到其器官用于他人(捷克一家醫院就曾爆出駭人丑聞,院內的醫生涉嫌在病人腦部未完全壞死之前便證實他們"腦死亡",以便及早取出他們的身體器官作移植之用。據稱其中一名病人在接受手術切除器官前,竟突然蘇醒過來);由于一些窮人迫于生計急欲出售自己的某些器官,帶來了目前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人體器官販賣成風。更有甚者,一些不法之徒還以貪婪的眼光打活人的主意,偷盜人體器官。另外,由于供體有限,器官移植手術往往成為有錢人的專利,身患重病需要更換器官的低收入者只能聽天由命。器官移植,是20世紀以來醫學進步的一大標志,由其派生出來的某些陰暗現象應當能夠克服。在這方面,美國人有一些成功的做法--
死亡診斷與器官征集分開:在美國,實施的是"腦死亡"標準。某人如果是器官自愿捐獻者,其因病或因意外事故發生腦死亡后,醫生可以摘取其有用的器官以用于他人。病人何時進入腦死亡?在臨床上往往不是取決于病人的病情,而是由醫生的死亡診斷書來決斷。因為死亡者自愿捐獻器官,且是無償的,但供給卻是有償的,做器官移植涉及金錢,不論誰捐獻了器官,醫院都很賺錢,金錢則容易導致腐敗,往往促使醫生頭腦發熱,草率地作出腦死亡診斷,以便盡快地征用其有用的器官。
目前美國建立有專門的器官征集機構(OPA),它是政府立法約束下的一個政府機構,且按一定的條例、標準辦事。OPA負責公眾的教育,宣傳捐贈器官的重要性,培訓協調員。由于OPA的存在,需要器官供體的醫院只能與OPA聯系(不排除也能從人體器官黑市上購買)。協調員除平時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等工作外,主要任務之一是,當有人發生腦死亡后,協調員則與死者親屬協調器官捐獻問題(法律規定捐獻器官以及捐獻哪些器官,除須尊重死者生前的意愿,還須征得其親屬的同意)。一般死者家屬愿意通過協調人來捐獻器官,而不愿通過醫院來辦理。主要原因是對醫生缺乏信任感,因為自己的親屬在該醫院死亡。實踐證明,如由OPA人員出面,容易取得家屬的同意。
美國每個州一般設有2至4個OPA機構,視州的大小而定。每個OPA負責一定的地區。OPA人員中的一半是醫生,另一半是其他人員,如在教堂工作的人、商人、醫院管理人員或社會工作者,且都是非專職人員。美國一些專家認為:器官征集一定要與醫院和移植醫師分開,因為人們不希望有利益沖突。這樣可以減少醫院里發生草菅人命的事,公眾也不會認為醫師和醫院用器官來賺錢,并且相信所供器官用得公平合理。
器官征集與使用分開:在美國,器官征集和移植系統也是逐步完善起來的,以前的工作系統則不很理想。如有很多家醫院可做器官移植,這些醫院為了"創收",各自建立自己的一組人,到有即將死亡病人的醫院取器官,并將此器官僅用于自己醫院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個醫院擁有自己的一套系統。這樣的系統容易出現器官濫用的情況及其它腐敗現象。目前,從事器官移植的醫院需要得到政府的批準,必須確保一定的移植成功率;政府提供醫療費的病人,必須在政府批準的醫院接受移植手術,否則不付移植費用。在一定區域建立地區性移植中心,能夠將技術、資源和能力集中于這種中心,而不是每家醫院各自開展移植業務,避免了資源浪費。
在器官的使用方面,做器官移植手術的醫院不得直接征集人體器官,而是由OPA和包括紅十字會在內的"人體器官庫"等機構進行。
器官使用與金錢分開:建立器官征集體系,目的之一是讓人們相信捐獻器官是為了幫助別人,而不是為了錢。在美國,在同一地區可以有多家醫院做器官移植,每個醫院可能有若干病人在等待供體。如果有某人死于交通事故,并且本人及家屬又都同意捐獻器官,那么OPA便派人與家屬談捐獻問題,一旦家屬同意,就可以在計算機上查找和確定名單。這個名單包括該地區所有醫院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名單的排列順序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是依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二是等待時間的長短。排在最前面者是病情最重的,且等待時間大多也是最長的。一般腎病患者為得到一只腎臟供體,僅需等待7~8個月,而不是遙遙無期。
根據名單確定誰最先得到供體,并由OPA與排在名單最前面的病人所在醫院聯系。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使器官首先給予那些亟需做移植手術的病人,避免將器官用于病情不是最嚴重的有錢者,相對公平合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