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文
在眼科門診,常見一些家長問醫生:孩子患了弱視經過矯正治療后究竟何時可摘掉眼鏡?其實,對于這個問題要區別對待,因沒有統一標準,不能一概而論。
所謂弱視,一般是指眼睛沒有其他影響視力的病,只有屈光病但矯正視力提高不到0.9者而言。沒有弱視的孩子戴鏡矯正視力是可以達到0.1~1.2的。對弱視的治療是指對提高不上來的視力,讓他提高到正常水平,也就是說,弱視治療的目的是提高視力,而對屈光度數并沒有治療作用,是通過一些方法鍛煉視網膜及視路、視中樞,使其功能增強,而不是治療角膜表面形狀的異常和眼軸的長短。
遠視引起的弱視占屈光性弱視的7%以上,大部分遠視在弱視治愈后或再隔幾年可摘掉眼鏡。
如250度—400度者在弱視治愈后,隔2~3年即15歲前摘掉眼鏡;如果是700度一800度者在弱視治愈后6~8年(一般在18歲左右)可摘除眼鏡;遠視250度的部分兒童有輕度弱視者,經2~3年可愈,10歲前可摘掉眼鏡,但是,這時遠視消失變為正視眼,正是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又可產生近視眼,醫學上把這種情況稱做遠近視轉折點。
如果是這一類型者,要在弱視治愈后,及時做好近視的防治。350度以上的近視,多為先天性近視,加上弱視治好后為小學生期,近視容易發展,這是由于近視加重所致,并不是弱視又復發。經重新戴近視鏡(較以前增加度數),矯正視力仍可達到1.2。
散光是由于角膜先天異常,是不可改變的。所以由散光引起的弱視可以治愈,但散光度不能消失,仍需繼續戴眼鏡。
(編輯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