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貼息技改實施3年來,帶動企業技術改造在規模、水平和效益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對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增強企業 的競爭力和拉動內需等,都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通過國債支持技術改造,一大批高技 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和重大技術裝備等進口量大、國內有效供給不足的產品自給能力明 顯增強,國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產品結構矛盾得到有效緩解。重點行業、重點企 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得到提高。一些行業的部分關鍵技術有新突破,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 點骨干企業的競爭力得到增強。一批大公司和企業集團在產品品牌、勞動生產率、規模效益 等方面居全國前列,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節能降耗和環境污染治理也取得明顯進展。
國家經貿委投資與規劃司甘智和司長和喬輝副司長以鋼鐵工業為例,充分評價了國債技 改對工業結構調整的推動作用。
自1996年起,我國年鋼產量已突破1億噸,居世界之首,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但卻 算不上鋼鐵強國。衡量強弱的標準,關鍵是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看能否為市場提供有 效供給。雖然我國鋼產量第一,但鋼材產品結構不合理,質量、品種上不去,市場急需的熱 軋薄板、冷軋薄板、鍍鋅板、不銹鋼板、管線鋼板、冷軋硅鋼片、模具鋼、鐵道用鋼等品種 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需要大量進口,平均每年進口鋼材1440萬噸,而70%-80%為薄板。由 于生產工藝和裝備落后,能耗高、成本高、資源浪費、污染嚴重,不僅產品質量上不去,企 業綜合效益也差,缺乏發展后勁。
針對我國鋼鐵工業存在的結構問題,國家經貿委從1999年起,用國債資金支持重點鋼鐵 企業技術改造。重點解決板帶等9大關鍵鋼材品種,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實現有 效供給;淘汰平爐煉鋼、實現連鑄高效化改造、改軋鋼多火成材為一火成材、大型高爐采用 噴煤工藝及余壓發電等新型節能技術等,優化技術結構。
3年來,國家經貿委共支持了47家鋼鐵企業,組織實施了82個技術改造項目,總投資750 億元,并確定了要達到的標志性目標。即:徹底淘汰平爐煉鋼,以1998年為基數,全行業連 鑄比由68.8%提高到80%以上,小型連軋比由44%提高到50%以上,高速線材比由45%提高 到52%以上;使轎車板、鍍鋅鋼板、不銹鋼板、石油油井管等高檔次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占 有率明顯提高,產品質量達到或接近國外先進實物質量水平,國內鋼材生產的板管比由39% 提高到50%左右;產品的制造成本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鋼鐵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 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
提高進口量大的板帶品種質量和增加有效供給,是關系到我國鋼鐵產品結構調整能否順 利實現的重要環節,也是這次國債支持的重中之重。在保持鋼產量不增加的前提下,相應淘 汰落后的型、線材軋機,改造為板帶軋機,實施產品結構調整,這樣使特大型企業減少了一 般鋼材產品的生產,給以型、線材產品為主的其他鋼鐵企業騰出了一定市場空間,避免同類 產品的過度競爭,有利于提高我國鋼鐵行業的整體效益。
大型鋼鐵企業的板帶改造,使我國重點大型鋼鐵企業的裝備達到國際當代先進水平,使 我國多型材、少板帶的產品結構得到重大調整。以1999年鋼材產量計算,將增加板管比11個 百分點。新增長期急需的熱軋板1370萬噸、冷軋板683萬噸、鍍鋅板247萬噸、轎車板28萬噸 ,其中轎車板可基本立足國內解決。并且針對我國不銹板長期主要依靠進口,國內滿足率僅 6%的現狀,國債中重點安排了寶鋼一鋼、太鋼的不銹板改造,形成“南滬北太”格局,可 有效供給不銹熱軋板100萬噸,使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80%左右,水平達到國際一流。
鋼鐵行業實施國債技改,堅持改造與改組緊密結合。1998年,經國務院批準,寶鋼與原 上海冶金控股公司、梅山鋼鐵公司組建成立了上海寶鋼集團公司,這是我國鋼鐵行業國有企 業進行組織結構調整、改組的一項重大舉措,改組后的寶鋼不只是簡單的整合,而是要適應 國內外不斷變化的環境,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做大做強,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占有 一席之地。為此,國債技術改造重點安排了7個項目,投資175億元。僅寶鋼一鋼的不銹板改 造項目一項投資就達110億元。項目實施后,將徹底改變寶鋼一鋼的面貌,為寶鋼增加又一 條精品生產線。
寶鋼益昌公司的冷軋連軋機組改造項目,是對1989年引進的國外20世紀50年代的二手設 備進行改造,新產品的定位是用于家電產品的薄規格冷軋板,其技術指標、質量要求都比較 高,2000年底試產成功后,僅4個多月的時間就生產出滿足設計要求的高品質冷軋薄板。再 如寶鋼在2030冷軋廠增建的熱軋酸洗板厚度為1.0-6.0毫米、寬度800-1680毫米,其產品 定位以技術要求高、生產難度大的車輪鋼為主,經過改造,原來的鋼材“黑卷”變成了“白 卷”,可廣泛用于汽車、家電、機械行業,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國內有效供給,企 業年新增利潤約6500萬元。
鋼鐵行業在實施國債技改過程中,堅持采用先進技術與設備國產化相結合。本溪鋼鐵公 司煉鋼廠是全國十大鋼中惟一沒有連鑄的鋼鐵企業,為了使其煉鋼廠實現全連鑄,在一期改 造成功的基礎上,國家經貿委安排了本鋼大板坯二期國債技改項目,項目已于2000年9月熱 負荷試車成功、投入生產,不僅使轉爐煉鋼實現了全連鑄,而且產品實物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能耗指標也明顯下降。據企業測算,全年僅能源節約一項就相當于125萬噸標準煤,2001 年高附加值產品的收入預計將超過48億元。
13個型線材軋機國產化連軋改造項目,過去采用進口設備建設一套高速線材軋機需投資 6億元,建設一套型材連軋機組需投資4億元,通過國產化僅分別需投資2.5億元和近2億元, 即1套引進設備的投資可建兩套甚至更多的國產軋鋼設備。例如通化鋼鐵集團公司全連續小 型棒材生產線國債技改項目于1999年12月聯動試車,投資僅1.32億元,超過了設計能力,能 耗大幅度下降,產品質量明顯提高。
國債技改項目的實施,有力的支持和推動了鋼鐵工業加速技術改造的進程,提升了全行 業應對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據不完全統計,全行業已投產的國債技改項目,可新增高品質 薄板252萬噸,新增連鑄坯500萬噸,實現標志性目標的74%,淘汰了落后軋機生產能力180 萬噸,實現標志性目標的45%。鋼鐵行業9種關鍵鋼材品種立足國內生產的目標已完成87.6 %,全行業連鑄比達到85%以上,小型連軋比和高速線材比分別達到了60%左右,已達到和 超過了標志性目標。這對促使我國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邁進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