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龍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在加入WTO后,微觀層面的企業金融風險將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
WTO后中國金融環境將出現深刻變化
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過程中對金融業開放的承諾,使得中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將提 高。中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波動的相關性將大大增強。
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必將導致金融市場的深化。在世貿組織后,中國的市場經 濟體制改革將繼續推進,表現在金融領域,就是金融市場的價格會進一步市場化,相應地, 企業面臨的金融風險增強??傊?,加入世貿組織后,由于金融體系擴大開放,因此來自外部 的擾動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將增強,既越來越容易受到別國的金融市場波動的感染,而市 場化改革的深入,又會使國內金融市場價格的波動可能加大。
金融環境變化對企業金融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外匯風險。從1994年1月1日中國實行外匯體制改革到現在,可以說中國的匯率安排 是盯住美元的準固定匯率(從8.70~8.27,這段時間是改革開放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最穩 定的時期)。
但加入WTO后,國外資本可以更便利地進入中國,對于加快開放資本項目的壓力也越來 越大。一旦資本項目開放,國內外利率差異或投資收益差異將對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產生重 大沖擊。在此背景下,不知道人民幣盯住美元的政策能持續多久。一旦這種盯住政策停止, 企業的外匯風險將很大。而在盯住政策停止前,也許政府會采取擴大匯率波動區間的政策。 這些都意味著中國企業存在潛在的外匯風險。
另外,對于貿易、投資在非美元區(如歐元區)為主的企業而言,由于中國實行盯住美 元的政策,其他國際貨幣與美元之間的外匯風險顯然是客觀存在的。隨著中國對外經濟貿易 活動的發展和多元化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管理好這類風險。
2.利率風險:利率市場化。利率常常被看成是收益的一般形態,或是金融市場的價格 。長期以來,我國金融市場的利率受到貨幣當局的嚴格管制。但現在人們似乎已經達成共識 :應毫不遲疑 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而從國外的情況看,利率市場化或者利率自由化的進 程非常復雜。
利用包括利率期貨在內的利率衍生產品,是國外企業(包括金融機構和普通工商企業) 管理利率風險的主要途徑。顯然,這也是中國企業的必然選擇。而目前在中國,就此領域而 言有一個問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即利率市場化進程與利率期貨的推出孰先孰后?有人 認為是利率市場化之后,有了利率風險,才應該有利率期貨品種。而我傾向于認為要通過利 率期貨的推出,來促進中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同時促進企業的利率風險管理。
3.信用風險?,F代市場經濟在某種意義上是“信用經濟”。從側面看,經濟發展過程 就是信用鏈條不斷擴張(從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的過程。但信用風險卻不言而喻地制約了 信用鏈條的擴張。
我認為信用風險的防范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制度建設,既完善法規又盡可能消除信息不 對稱、法規漏洞導致的信用風險。另一個層面則是,作為微觀主體的企業如何在技術層面上 開發防范信用風險的工具。國際上目前發展比較快的方法是使用信用衍生產品。這是信用風 險管理領域的重大發展。同時,這也是衍生產品領域的重大發展,這意味著衍生產品主要用 來管理系統性風險,如匯率、利率風險等,而信用風險卻是一種典型的非系統性風險。
可以估計,在今后有關信用風險管理的法律法規建設的步伐會加快,但在微觀層面的企 業,應該與此同時積極開發在技術層面的信用風險管理工具。最近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宣布該 行將在年內推出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項目,我認為這是在技術層面上管理信用風險的一個重要步驟。
4.其他風險。股市風險:整個市場的風險與單個股票的風險。這需要有關部門提供股 票指數期貨乃至其他股票衍生產品。
商品價格風險也將在金融市場中得到更多的管理工具。例如,隨著中國石油消費量和進 口量的迅速增加,最近兩年中國企業越來越明顯地受到石油價格波動的風險。但在國內缺乏 石油期貨的情況下,企業對這種風險敞口一籌莫展。在更嚴格的監管框架下,積極發展我國 的商品期貨市場是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