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男性生殖健康狀況堪憂
10月在上海召開的首屆亞太地區男科學論壇傳出信息,我國男性生殖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四分之一男性有性功能障礙或性心理障礙。
最新的研究資料顯示,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加劇,以及一些新興產業中電波、輻射、新材料等帶來的環境污染,男性生殖健康狀況日趨惡化。我國男性25%有性功能障礙或性心理障礙,10%的夫婦有不育不孕癥,成年男性性病患者達6.5%,艾滋病也已對男性健康構成威脅。
上海市男科學研究所所長王益鑫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上海包括生殖健康在內的男性疾病正向低齡化發展。40歲以上的男性52%有勃起功能障礙,同時因雄性激素部分缺乏,不少男人原本應該在60歲以上才會出現的更年期癥狀已提前到40歲左右。
研究資料還顯示,目前國際上成年男子精子生成量比一百年前減少一半;五十歲左右的男性中四成患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疾病。
方便食物影響視力
有研究指出,方便食品中所含的單價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價不飽和脂肪酸以及亞油酸會影響人的視力。這些方便食品包括精美餡餅、蛋糕、小甜餅、炸薯條、油煎土豆片等。
研究者還發現,喜歡吃富含脂肪的方便食品的人,患老年性黃斑變性的風險是其他人的兩倍多。黃斑變性是55歲以上老人失明和視力下降的首要原因。
與此同時,研究發現,經常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鮭魚、金槍魚等青花魚科的海魚往往富含該物質)的人,老年性黃斑變性的風險較低。另外,過去也有研究表明,深綠色葉類蔬菜有相同的作用。
研究人員建議,要盡量避免食用精制的方便食物,并且每周最好食用兩次以上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魚類。
國家藥監局:收繳銷毀乙雙嗎啉
國家藥監局日前已正式發文,停止使用乙雙嗎啉等毒性較大藥物。第一批公布的停止使用的藥品地標品種名單,包括乙雙嗎啉、乙雙嗎啉膠囊、乙雙嗎啉片等藥品。以前,乙雙嗎啉一直是治療牛皮癬的一種主要藥物。
據介紹,因乙雙嗎啉可導致1‰的患者發生急性白血病,1984年,國際上已禁止使用該藥。但由于我國沒有正式文件,而且這種藥物對牛皮癬的治療在短時間內效果顯著,價格也便宜,個別藥廠和醫生仍利用該藥配制治癬藥物。
乙雙嗎啉除用于治療銀屑病之外,還有研究認為其對抑制腫瘤轉移也有一定作用。該藥屬免疫抑制劑,通過抑制人體細胞的分裂繁殖,從而達到治療銀屑病的目的。但在治療銀屑病的同時,除了對表皮細胞具有抑制作用外,對骨髓的造血細胞等也有抑制作用,常常在出現治療作用的同時,也產生毒副作用,常見的毒副作用為:白血球減少、血小板下降、肝功能異常和肝腎功能損害。
留神"網癔癥"
如果你每天泡在互聯網上超過3~4小時,而且對網絡世界產生某種"依戀"之情,那么請注意:你可能已經患上了"網癔癥"。美國和歐洲的社會學家及心理學家一致認為,上網成癮是一種危害不亞于酗酒和賭博成性的心理疾病。
全美心理學協會的專家呼吁,太多的人沉湎于互聯網已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心理頑癥,對社會生活秩序和年輕一代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危害。許多人或輕或重地表現出為人冷漠、缺乏時間感、精神抑郁、煩躁易怒等心理病態。研究人員在抽樣調查的1.7萬名上網者中,有10%的人表示,如果一段時間不能上網,就會有無所事事的空虛感;另外,高達30%的人承認,上網已成為自己逃避現實、尋求解脫的重要手段。有關專家還認為,上網成癮也是婚姻破裂、對子女疏于管教、人際關系緊張等社會問題的誘因之一。
長期熬夜害處多
習慣熬夜的人越來越多了。甚至,對于有些人,熬夜已經成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是,從健康的角度講,熬夜還是害處多多的。熬夜會對身體造成多種損害:
經常疲勞,免疫力下降:人體經常熬夜造成的后遺癥,最嚴重的就是疲勞、精神不繼;人體的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自然的,感冒、胃腸感染、過敏原等等的自律神經失調癥狀都會找上你。
頭痛:熬夜的隔天,上班或上課時經常會頭昏腦脹、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會出現頭痛的現象,長期熬夜、失眠,對記憶力也有無形的損傷。
黑眼圈、眼袋:夜晚是人體的生理休息時間,該休息而沒有休息,就會因為過度疲勞,造成眼睛周圍的血液循環不良,而引起黑眼圈、眼袋或是白眼球布滿血絲。
而且,更糟糕的是,長期熬夜會慢慢地出現失眠、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等神經、精神癥狀。
第48屆全國醫療器械秋季博覽會在桂林舉行
2002年10月28日~11月1日,第48屆全國醫療器械秋季博覽會在桂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部委、中科院和國內外近2000家知名企業,45個展團以及來自臺灣的多家廠商參加了本屆博覽會,規模居世界第二,在亞洲和中國均居第一。
本次博覽會由中國國藥集團總公司、桂林市人民政府和國藥展覽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中國醫療器械工業公司向全國醫療衛生單位和越南衛生部發出邀請函和參觀卡,邀請代表參加洽談、進行貿易活動,并向有關媒體報刊發布大會信息。博覽會網站(www.chinamedekpo.com)已經開通。
作為國內醫療行業最大的綜合展會,本此大會本著"自然·健康"的主題,充分體現了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
(程曉玲)
婦科癌變不可小視
著名演員李媛媛10月20日因病逝世,終年41歲。雖然早前就曾經傳出過李媛媛患婦科腫瘤進行手術和放化治療的消息,但她的突然辭世還是讓人們震驚。因為很多人認為婦科癌癥似乎并不嚴重,只要把癌變的部位切除就可以安然無恙,其實并不是這樣。
據婦科專家介紹,目前比較常見的婦科癌癥大概有5種。其中最難發現的就是卵巢癌,這種癌對婦女的危害極大,因為它有很大的隱蔽性,是一種不容易發現的癌癥,尤其是早期,用B超也很難測出癌變,等到病人出現腹水等癥狀時一般已經是晚期了,死亡率很高,是對婦女威脅最大的婦科癌癥。
宮頸癌因為癌變部位位于子宮頸上,在瘤子破裂時會出現不規則的出血,有時性交也會引發出血,由于有這樣的癥狀,所以可以進行相應的治療。但到不規則出血的情況出現時一般也是二期了,危險性增大。宮頸癌早期也沒有什么不適反應,所以需要每年一次的婦科體檢,盡早發現癌變的產生,為治療爭取時間。
子宮體癌一般容易出現在年紀比較大的絕經婦女身上,如果在絕經一段時間后(比如5年)突然出現出血癥狀,要馬上進行診斷性刮宮,來判斷子宮體上是否出現癌變。
絨癌是與妊娠有關的癌癥,如果沒有妊娠不太易得。還有一種是外陰癌,這是一種比較容易判斷的癌癥,這類病癥出現時病人自己就會有一些感覺,比如:有異物生成或是瘙癢等,醫生可以通過活體檢驗來發現癌變。
專家提醒,婦科癌癥并不是"沒有危險"的癌癥,每年一次的婦科檢查是非常必要的,同時要潔身自好,保持個人衛生。另外,沒有生育過的婦女比較容易患宮頸癌,更要特別注意自身健康狀況,隨時檢查。
干家務起不到鍛煉作用
擦玻璃,拖地板,洗衣做飯,這些家務活能使你的居室整潔,生活舒適,但不能讓你的腰圍縮減1寸。家務勞動代替不了體育鍛煉,這是英國關于"婦女心臟和健康"研究得出的結論。
研究報告說,至少在老年婦女中,雖然她們每天干許多家務活,但這對改善她們健康所起的作用卻微乎其微。每周做重家務活8小時以上的婦女,比那些從不做家務勞動的人體重更容易超重。經常做家務勞動的婦女,心率不見得降低,相反,每周堅持散步或做其它體育鍛煉超過3小時的婦女,心率倒比較低。
主持這項研究的埃布瑞赫姆教授認為,不能過高估價家務勞動對健康帶來的好處。她說:"干家務活通常是慢慢騰騰的,沒有消耗足夠的熱量。"她認為,要保持身體健康,必須堅持體育鍛煉,每周至少有5次中度運動,每次30分鐘,或每周3次較強的體育活動,每次20分鐘。經常堅持快步走對健康最有益。
生活中不衛生的"衛生巾習慣"
在生活中,常有一些貌似衛生而實際不衛生的習慣和行為,對身體健康十分不利。
手帕混用或混放
用一塊手帕既擦鼻涕又揩嘴巴的做法是不衛生的。特別是當人們在感冒時,在多次擦鼻涕過程中,手上、鼻涕中的細菌早已沾污了手帕,再用來擦嘴巴,會使病從口入。有人出汗時隨意用手帕擦拭,面部皮膚表面的很多灰塵和細菌便會沾到手帕上,是細菌良好的培養基。另外,手帕在口袋里與錢幣、鑰匙等雜物混放,也是一個很不衛生的習慣,因為錢幣、鑰匙上常帶有大量病菌和蟲卵,使用被其污染的手帕,容易患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有的母親習慣與孩子長期共用一個手帕,這種習慣更不衛生,如果母親是位傳染病患者或病毒攜帶者那就更糟糕了。
把水果爛的部分削掉再吃
有些人吃水果時,碰到水果爛了一部分,就把爛掉的部分削掉再吃,以為這樣就衛生了。然而,研究微生物學的專家認為:即使把爛水果已爛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過果汁傳入了細菌的代謝物,甚至還有微生物開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導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經爛了一部分,就不宜吃了,還是扔掉為好。
美科學家聲稱:艾滋病疫苗2年后將成功問世
據海外媒體報道,艾滋病的發現者之一、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加洛近日指出,經過多年的努力,馬里蘭大學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將在不久之后獲得成功。
據新華網報道,羅伯特說,科學家研制出的一種疫苗已經使三種動物獲得了對幾種艾滋病病毒的免疫能力。有理由相信,它同樣可以對人類產生作用,相信到2004年就能看到初步成果。目前研究人員在尋找攻克艾滋病的決定性方法時所面臨的一大難題是,不斷有新的艾滋病病毒類型出現,而免疫系統又無法抵御這些病毒對健康細胞的破壞。
餐后感覺能測病
人在進餐之后,如果有一些不適感覺,通常是患有某種疾病的征兆。究竟哪些感覺是屬于"不正常"的,這些感覺又預示著什么呢?以下即是典型的例子。
進食油膩食物后,如果感到右上腹脹痛,并放射到肩部者,很可能患有膽囊炎或膽結石癥。
經常食后不久,便感到饑餓,同時上腹隱痛,吐酸水,很可能有早期胃炎或潰瘍。
食后腹脹加重,平臥時能減輕,經常氣短,有時便秘或腹瀉,身體較為瘦弱者,很可能患有胃下垂。
食欲正常,但在食后有腸鳴、便意感,即上廁所解大便,有時表現出吃一頓解一次便,這樣的人就有可能是患有腸胃功能紊亂、腸過敏癥或慢性腸炎。
食欲旺盛,甚至亢進,越吃越想吃,食后口干,飲水多,但體重減輕,消瘦,這是糖尿病特有的癥狀。
進食時邊下咽邊嘔吐者,常見于反流行性食道炎;食后不久即吐者,是胃與十二指腸病變的癥狀。
食欲尚好,但吞咽困難,只能喝水和吃流食,有時連咽水也有困難,并逐漸消瘦,這有可能是發生了食道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