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緝慈
產業群(Industrial clusters)或地方企業集群(local clusters of enterprises)這一 主題在國際學術界已經進行了10幾年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它也越來越多地獲得了政策研究者 的注意。研究指出,全球經濟中,一國欲獲得競爭優勢,不能只靠本國的全球性大企業,更 重要的是那些扎根于國土上的中小企業集群。90年代中期以來,很多國家的地方政府在總結 國際經驗的基礎上,都把公共政策重點轉向了促進地方產業群的培育、發展和升級,其核心 是通過區域治理,使增強本地內力和利用國際資源相結合。產業群戰略和政策得到了聯合國 工業發展組織(UNIDO)、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機構的提倡和推廣。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大會最新發布的《2001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產業集聚優勢已經超 越低成本優勢,成為吸引外資投向的主導力量。該報告還指出,要重視地方產業群在全球生 產組織中所發揮的作用,為此,新的投資政策所關注焦點是“推動產業聯系”。
發展中國家的地方產業群主要由中小企業構成,缺少資金雄厚的大企業支撐,主要依賴 海外大客戶的定單,在不了解市場信息,缺少技術研發投入的情況下,企業很難抵抗市場的 波動。所以,需要從市場出發,促進本地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和集體協作、增加人力資本積 累。
國際上地方產業群的經驗對我們有兩個最重要的啟示。首先,產業群在一切部門都可以 發展,關鍵是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不僅是高新技術 產業,而且服裝業、制鞋業、織襪業、玩具業等很多產業都將遇到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產 業群戰略揭示了在發展這些產業的企業集群、提高創新能力方面,所具有的特別重要的意義 。其次,在政策中需要減少對大企業的偏愛,提高對中小企業集群重要性的認識。對中小企 業和創業的幫助不僅在要素的供給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提供市場需求信息方面,幫助它們認 識如何抓住機會,如何選擇生產或服務于什么特色產品,如何參與勞動分工。 發展本地產業群的必要性 產業集群經濟發達的地區,要在維持產業集聚優勢的基礎上,構建更多的產業聯系,發 展真正有競爭力的本地產業群,同時使外資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長遠目標服務,從而形 成品牌優勢,持續提高對潛在投資者的吸引力。
我很喜歡說一句話:“世界正駛向未知的水域”。日益動蕩的環境有“全球”和“本地 ”二重性。一方面,跨國資本在全球化的流動空間里搜索資源和組織經濟活動,區域競爭的 焦點是吸引投資和爭奪高附加值的經濟活動;另一方面,當代財富主要蘊藏在全球商品鏈的 資金、物質、信息和人的流動之中。如果能夠粘住這些流動著的財富,并利用財富創造新的 價值,不斷自我強化,就進入了安全的水域。這種粘力蘊藏在本地產業群之中。在本地建立 真正的產業群后,不僅吸引來的工廠會根植于本地,還會有很多新企業在本地繁殖和成長, 從而粘住流動著的財富。世界上發達的區域都是這樣形成的。
我們常常說到一個地區發展經濟的底蘊和根基不足。要增加底蘊,首先需要發展教育和 培訓,創辦有本地專業化特色的大學,使企業減少新增雇員成本,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 其次,要建立企業之間的聯系,發展本地產業群。特別是外向型加工區域,不能僅僅作為外 來企業暫時落腳的“飛地”,更要發展好本地的產業群,并把它作為“苗床”,培育當地新 企業。國際投資新趨勢是,投資區位正在向有產業群基礎的地方轉移。為了持續地吸引外資 ,使外商在本地扎根,也需要發展產業群。 本地產業群的概念 什以是本地產業群(或地方產業群)呢?簡單地說,產業群是一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聯 系的公司和關聯的機構,它們同處在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聯系在 一起。產業群具有專業化的特征。
世界上的產業群是千變萬化的,由于它們的專業化部門、經濟發達程度、社會文化環境 、地理位置等諸方面的差異,各個產業群內所包含的企業數會不同,企業的規模結構也會不 同,企業之間的互動程度也是不同的。如意大利的產業區由大量中小企業構成,而另一些產 業群的核心可能是大企業,甚至是外國的大企業。在不同的地方,甚至產業部門相同的產業 群,結構也會相異。之所以認作“產業群”,是因其有特定產業內涵,例如醫藥產業群、領 帶產業群等;之所以認作“企業集群”,是因其有企業群集特征,俗稱“扎堆”。實際上, 無論稱之為“產業群”,還是“企業集群”,都不能全面地概括其結構特征,因為很多集群 除了包括本地企業之外,還包括提供研究和技術性支持的政府機構以及其他機構,例如大學 、智囊團、專門培訓教育機構、制定技術標準的機構、行會等。當外國企業在一個地方進行 永久性投資,對當地起重要作用時,外國企業也可以作為集群的一部分。
企業近距離集合成群,可以增強專業化,并增強企業間的勞動分工。產業群最重要的意 義,是當其中的多個企業正式或非正式地接觸時,知識和信息會很快地流通,而這是創新的 關鍵。也就是說,產業群內部有一種創新的氛圍。企業在地理上靠近,有助于創造出越來越 高效的合作機會,使企業在培訓、金融、技術開發、產品設計、市場營銷、出口、分配等多 方面實現網絡化的互動和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產業群可以使一個地方持續吸引資金和勞 動力,并提高生產力。產業群還有助于企業發展出口和建立國際戰略聯盟。比如意大利的一 個制鞋業群的企業家最近與在墨西哥的兩個制鞋業群聯合,安排合資、銷售和分配協議,開 展技術特許項目。
我國東南沿海的一些工業化地區,產業發展往往最初都是從低成本優勢入手,當地方的 “商圈”逐漸形成之后,低成本優勢會逐漸喪失。但是,地方產業集聚(“商圈”)本身又可 以自我強化成真正有競爭力的本地產業群,從而走出低成本競爭的陷阱。在當今技術變化速 度加快、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市場競爭越來越殘酷的情況下,一方面,本地中小企業之間及 其與大企業之間建立聯系,構筑起有能力創新和適應競爭的網絡組織,才能夠持續地參與跨 國生產和流通網絡。另一方面,本土企業和投資與本地的跨國企業之間加強聯系,以及本地 與國內外其它發達區域之間加強聯系,這對促進本地企業的技術學習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都 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