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亮
患有右骨盆巨大肉瘤的工人程觀發雖然很不幸,卻又是夠幸運的,原本因無力承擔昂貴醫療費用而不得不做右下肢連同臀部截除,后經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思愛高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臺灣聯合骨科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員的通力合作,他們勇于創新,在國內外率先采用數字信息技術,再結合骨盆生物力學特點給程觀發設計出“定制型人工右骨盆假體”,最終進行定制型人工右骨盆置換術獲得成功。程觀發重新站了起來!奇跡出現在一位普通工人身上,卻讓人們看到海峽兩岸無數顆摯愛的心。
患者只求保住性命
來自江西九江的程觀發今年58歲,5年前他的右側臀部出現腫塊,右下肢開始不聽使喚,自行車也跨不上去。幾年來他輾轉南昌、九江幾家大醫院求治,診斷為右骨盆肉瘤,但均因手術風險太大而遭拒絕。今年4月,他經人指點來到上海九院骨科求治,此時患者腫瘤已長成頭顱狀之大,經CT、X線攝片及病理檢查證實為右骨盆腺泡狀肉瘤。病變范圍廣泛,已累及右半骨盆的80%以上。可供選擇的手術方案有兩個。一是做身體的下1/4截除手術,即將整個右下肢連同右側臀部全部截除。這就意味著病人在以后的歲月里將終身失去一側肢體,不僅外觀受影響,而且嚴重影響功能和生命質量,無法行走和端坐。另一個方法是做右半骨盆置換術。該方法在切除腫瘤組織以后,使用定制假體重建右半骨盆,最大限度的維持病人原有的外觀和功能,從而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但該方法費用昂貴,高達4—5萬元人民幣,如包括住院手術總費用可達6-7萬元,這對于夫妻倆每月僅500元工資的程觀發來說,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于是程觀發要求醫生為他作全身的1/4截除術,以求保住性命。
多方合作真情關愛
“難道讓這位有41年工齡的工人就這樣失去賴以行走的右腿?”著名骨科專家、上海市醫學領先學科關節外科學科帶頭人戴克戎教授與副主任朱振安教授、孫月華副教授商景后,他們聯絡了長期的合作伙伴——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上海思愛高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及臺灣聯合骨科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決定醫工合作,“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設備出設備”,共同為患者免費制作半骨盆假體,幫助這位普普通通的工人重新站立起來。
由于病人的腫瘤巨大,將右半骨盆切除后,置入的骨盆假體不僅要能承受巨大的體重,而且要與殘存的骶骨和右半骨盆正確銜接,并在假體中部再造一個方向、高低與健側對稱的髖關節,與保留的右下肢相連接,并使該下肢重建良好的負重與運動功能,這一世界級難題只有在醫學與高科技的完美結合下才能攻克。當時正值“五一”勞動節長假期間,戴克戎教授和交大王成燾教授帶領醫、工人員首先在獲得瑞金醫院放射科提供的關于骨盆CT掃描的數字信息后,將快速原型復制技術與計算機輔助設計、制作組合起來,用薄紙狀的材料疊加重建了與病人骨盆大小、形態完全一致的模型,醫生在模型上進行了模擬截除手術,經多次設計與修正,采用純鈦材料終于原型復制出能與殘存的右半骨盆和右大腿精確銜接的半骨盆假體,并與臺灣聯合骨科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無償提供的全髖關節假體實現了配套。
手術終于大功告成
為了避免手術中大出血。骨科和放射科李開成副主任醫師一起應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先一步作了患者雙側髂內動脈栓塞,周密作好了手術前準備工作。
2002年5月13日上午9時,“腫瘤切除、定制型人工半骨置換術”開始了。麻醉科劉和平副教授等為程觀發患者順利施行了全身麻醉,泌尿外科醫師首先作了尿道插管,以避免術中損傷尿道。然后,由戴克戎教授親自操刀、朱振安教授、孫月華副教授等默契配合,他們“藝高人膽大”,嚴格按照事先設計方案,首先切除了患者右半骨盆上頭顱大小的肉瘤,這可是高難度、高風險的操作,它必須計算精確、操作縝密,因為任何一點疏忽都會給病人帶來生命危險,從而導致手術的失敗,7個小時后,3千克的碩大腫瘤被完整剝離了下來,一副與患者右側完全對稱的人工骨盆替下了病骨,所有的“支撐”和“連接”都顯得天衣無縫,絲毫不差,手術終于獲得了的成功。
第二天早晨,九院骨科監護室里,當程觀發下意識地伸了伸自己完整的右腿后,他終于輕輕地松了口氣,這時候更讓他感到驚奇的是,病區護士長又將一個大的“紅包”送到他的床前說:“這是骨科的醫生、護士、進修生們自發募捐的2677元錢,請你一定收下。”此時,這位當過7年兵的普通工人,不禁哽咽著,再也說不出話來。
(編輯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