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影界來說,孫道臨是德藝雙馨之冠。他雖然已是八十大幾的長者,但他樂于奉獻,一直在為中國電影事業奔波。
上海電影制片廠拍《不夜城》那年,有一件事很值得敬佩。影片剛一開機,有位姑娘每天站在電影局門口等著要見孫道臨。電影局有關人士耐心規勸不起作用,后來白楊出面才把那位姑娘勸走。自此以后,大伙就譽稱孫道臨是“儒雅君子”。
孫道臨出生于老北京一家書香門第,在燕京大學讀書期間,受同窗好友黃宗江的影響,逐漸走上電影的道路。20世紀30年代,先后在《大團圓》、《烏鴉與麻雀》、《民主青年進行曲》等影片中飾演角色。建國后,參加多部影片拍攝。他在《不夜城》中飾演的資本家,民族特色鮮明,上鏡頭時角色到位;在《革命家庭》中飾演的江海清,剛強、忠誠;在《渡江偵察記》中飾演的李連長,英勇、機智;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飾演的李俠,堅毅、敏銳;在《早春二月》中飾演的蕭澗秋,又是那樣彷徨而后覺醒。他所扮的角色性格,都是那么鮮明。
孫道臨不僅拍電影出眾,為譯制片配音同樣出色。他有一副得天獨厚的好嗓子,50年代,上海廠譯制《王子復仇記》時,他為王子的配音,非常成功。根據王子喜怒哀樂的感情變化,恰當地運用音調、音強、音高和音律,配出音來,渾厚、含蓄、聲洪氣足。這部譯制片播放時,產生了最佳效應。
孫道臨結婚較晚。他的友人總是常常說起他和越劇演員王文娟的那段姻緣。王文娟是浙江嵊縣人,13歲到浙江省學唱紹興文戲,因聰明好學,很快挑起頭肩花旦的重任。50年代,由她主演的《春香傳》、《紅樓夢》、《追魚》是越劇的里程碑。她一心演戲,到50年代末,年過30還未婚配。孫道臨迷戀越劇,幾乎被越劇醉倒,只要有空閑,就去觀看王文娟主演的劇目。有一次,孫道臨直率地去找黃宗江和黃宗英兄妹,說自己年近40,要他們幫助物色對象。黃宗江聽了滿口答應,用京劇道白回答說:“算來只有越劇團王文娟還待字閨中,不知你意下如何?如合得來,這大媒我包下來了。”很巧,孫道臨的心事又被另一位熱心人觀察出來,她就是孫道臨的同事張瑞芳。在幾位好心人的幫助下,60年代初,兩位大齡男女喜結良緣。婚后生活得十分美滿,在上海電影界傳為佳話。
80年代,孫道臨夫婦雖然都已年近古稀,但藝術創作一直不停。不久,夫婦二人攜手合作,把越劇《孟麗君》移植到熒屏。這部由王文娟主演的電視連續劇在上海首播時,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許。更值得稱道的是,不久前,孫道臨又為執導一部影片《詹天佑》傾盡心血。這部人稱“鐵路之父”的新片,引起中央領導和影界名家的熱情贊揚。(責任編輯 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