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吃“大鍋飯”和美國的“競爭”、“快節奏”聯在一起,似乎有點故作驚人之詞。然而,在經歷了美國一州政府部門工作之后,我卻發現美國也不乏人浮于事的地方。
在我應聘的州政府部門,要求雇員們每天工作7個半小時。上班后第一星期,我有事找一同事商談,下午3時走進他的辦公室,卻發現那老兄已不在了。第二星期,我在上午8時半召集一個會議,沒想到仍有一女士缺席了——她的工作時間是從上午9時到下午5時。于是,我學到了在政府部門工作的第一條經驗:不要在上午9時前或者在下午3時后召集會議或商談工作。
我剛上班的第三天,人事處給了我一張州政府雇員的假日表,發現一年的假日多達13天,這不包括每年21天的個人休假和12天的病假,而且凡是我女兒學校放假的日子,州政府也放假。冬去春來,流行性感冒開始盛行,女兒病倒了。我享受到政府部門工作的另一條福利:雇員可以用自己的病假在家照顧生病的子女。于是,我學到了在政府部門工作的第二條經驗:有子女的人,尤其是多子女的人,最好選擇在政府部門做事,以享受那里優厚的假日待遇。
在政府部門工作就要適應“會議轟炸”,會議的議題包羅萬象:政府法律條文的起草,婦女兒童權利的申訴,學校免費午飯的對象,計算機軟件選定的標準,承包州政府工作項目的私人公司資格審查,等等。很多會議的議題與我的統計專業相差太遠,我就向上司提及,是不是少給我一些會議,多給我一些工作時間。上司卻正色答道:參加會議的部門都很尊重統計專家的意見,只要有與統計沾邊的任何問題,他們都希望你能在場參與和把關。作為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參加會議幫助本部門或其他部門解決問題,是我重要的職責之一。于是,我學到了在政府部門工作的第三條經驗:政府部門會議多,開會就是工作。
政府部門里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我一同事精通股票市場,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計算機,通過聯機網絡檢查股票行情,然后買進賣出,為自己賺些額外的錢。另一位同事的工作是為州政府撰寫各類公文。當沒有公文可寫時,他就根據自己的興趣寫他家鄉的歷史(地方志)、電影評論、讀書心得、以及為朋友的喪事寫悼詞等等。5年之內,他出版了兩本厚厚的地方志,可謂碩果累累。于是我學到了在政府部門工作的第四條經驗:如果想要發展多種才能,政府部門是一個十分理想的地方。我一邊上班,一邊埋頭做我的博士論文。兩年之內,我拿到了博士學位。本想利用政府部門工作的有利條件,向第二個博士學位進軍。但又一想,長此以往,專業會荒疏,在美國市場上不就失去競爭力了嗎?于是,我毅然扔掉了這個飯碗,跳槽到一個沒有大鍋飯可吃的私人公司去了。
(廖顯平薦自《新民晚報》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