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是一個地小人少、社會整體比較富裕的地方。除賭博服務業外,澳門的地產、證券、餐飲等都是出富豪的行業。在澳門40多萬人口中,平均不到三人就擁有一輛小轎車。
但是,澳門的富豪大多屬于看上去很不起眼的類型。我剛到澳門時,一位同事就告訴我:“在澳門,以衣帽、職業取人會碰大釘子的。你別小瞧光顧路邊小攤的食客,他們很可能就是千萬富翁。”隨后的日子,我深刻感受到了澳門富豪行事低調、不愿張揚的個性。
當門衛的工廠大老板
李先生是我所住宿舍樓的1名門衛。在所有門衛中,只有李先生能說普通話,我每次進出樓門總要與他攀談幾句。一來二去,我們便成了朋友。
李先生個兒不高,走起路來背有點駝,給人一種飽經磨難的感覺。20多年前,他來到澳門,白天出去打工,晚上住在車棚里,沒少吃苦。對于他的經歷,我和太太充滿了同情,于是每次買了好吃的,總要硬塞一些給他。
有一次,李先生問我:“你什么時間有空,我去你家說點事。”我想他肯定有事求我們,于是熱情招呼他:“你隨時來都歡迎。”
過了幾天,李先生來了。寒暄了半天,他也沒切入主題。我擔心他礙于面子張不開嘴求助,便主動說:“咱們是朋友,有什么要幫忙的你盡管說。”
然后,李先生真誠地說:“我在內地開了家毛衣廠,我想帶你們去看看。你們可以選幾件,這個季節穿正好。”
李先生走后,我和太太驚嘆了半天,都盼望早點去探個虛實。
一個星期天,我們終于到了中山市郊區,當一座氣派的工廠矗立在我們眼前時,我和太太都驚呆了。走進五六畝地大的工廠院內,正面是一座3層樓的廠房,左邊是一座5層高的職工宿舍樓,右邊是鍋爐房。李先生說,他的工廠主要生產混紡毛衣,產品全部外銷。“9·11”之前,工廠生意非常好,訂單做都做不完,每日要三班倒。現在生意雖然不如以前好了,但也有不少訂單。
李先生的工廠有300多名雇工,總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但這個巨富竟然是個門衛!回來的路上,李先生木訥地靠在座背上,一副憨態可掬的樣子,怎么看也不像是一個擁有萬貫家財的人。
我禁不住問:“你有這么大一個工廠,干嘛還給人當門衛,在家享清福不好嗎?”
李先生不緊不慢地回答:“女兒女婿現在把工廠管得挺好,但我不想在家中坐享其成。門衛這活兒輕松,我挺愿意干的。”
當報紙發行員的千萬債主
我結識的第二位朋友阿棠,是人民日報海外版聘用的負責澳門地區的發行員。他不到40歲,相貌虎里虎氣,看上去也是一個不起眼的人。
我一到任,他就瞄上了我,有事沒事給我打電話,目的是要我幫他跑發行。后來我才知道,他是出于無奈不得不求助于我。雖然他持有人民日報海外版發的大紅聘書,但要人家掏錢訂一份不合資本主義口味的報紙,難度可想而知。但阿棠一點也不灰心,每天一大早先趕到珠海去取報,然后再折回澳門四處去送報,干得非常辛苦。
一天他來找我聊天,一見面就大聲說:“我又訂出去了4份報紙。”于是我問他:“現在總共訂出去多少了?”阿棠脫口而出:“26份。”
我心里真替他難過,3個月才訂了26份,照這個進度,他豈不要喝西北風啊。于是我又關切地問他:“生活有困難嗎?”
阿棠笑著說:“站長,實話告訴你,我根本不指靠這賺錢來養家糊口。”
這真讓我糊涂了,難道阿棠還有其它來錢的路子?阿棠看我十分不解的樣子,于是向我道出了他的“家底”。原來,阿棠也是個曾經擁有幾千萬身家的有錢人。幾年前,阿棠在廣西、唐山等地搞裝修,承接了不少大工程,一下子發了。可他成為了1名千萬債主——他的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借了他270萬澳門元。誰知沒等還錢,朋友就病故了,270萬也就打了水漂。另外,還有幾位朋友也借了他200多萬,也是至今未還。阿棠戲謔地說,他現今已走入人生的低谷了。
原來,阿棠現在每天背個挎包風雨無阻地四處送報,并不是因為缺錢,而只是因為他有著自己的一個目標:要在一兩年內把人民日報海外版在澳門發行到500份。
開魚翅名店的阿倫一家
在澳門,阿倫一家開的西南魚翅店十分著名,他們獨到的熬魚翅湯技術家喻戶曉。阿倫是店里的掌勺,工作非常忙。但他自己卻喜歡泡酒吧,而且是那種路邊大排檔似的打工仔聚集的酒吧。
依阿倫的條件,他們完全有資格擺闊氣,端架子,但他一家人卻像一群打工仔一樣。前不久,阿倫邀我去他店里吃魚翅,他一家人都在店里忙活,阿倫掌勺,其他人在旁邊打下手,每個人都很樸實。據說,阿倫家至少有幾千萬的資產,但我到阿倫父母房間看了看,既不豪華,也沒有值錢的東西。
其實,阿倫的父母一點也不吝嗇,他們每年要去幾趟四川,為的是救助那些失學的孩子。現在,阿倫自己也包助了80名失學孩子,而且一包就是6年,每人每年800元人民幣。我算了算,僅這一筆就近40萬元人民幣。
這就是我所認識的這些澳門富豪:不起眼,不張揚,以能立能達為體,不怨不尤為用,是他們立世做人的道理。
(摘自《環球時報》 原標題為《澳門富豪,給我當門衛》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