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蓋州市二臺鄉(xiāng)牌坊店村,被五座蓮花般緊緊相連的山峰簇擁著,過去,由于支部一班人軟弱,那里人心渙散,打架斗毆事件時有發(fā)生,校舍倒塌至使孩子“流學(xué)”他鄉(xiāng),村民人均收入僅400來元,就連村中惟一的一條路,也因為村民蓋豬圈擴院墻,被占得僅能通過一輛小驢車……
張作璽放下自己掙大錢的富路不走,于1987年7月的一天,接過這個爛攤子做了支部書記。
“我就是要讓他們看看,牌坊店的黨支部打不倒,這條路姓社,我們修定了”
張作璽要修路了,這是老百姓渴盼的事兒,但有人懷疑:路上的坑好填,占道的“梗梗”你治服得了嗎﹖
朝陽初露,張作璽帶著支部一班人出征了。幾個手臂上刺著青蛇的“梗梗”也拿著家伙站在路邊,大有挑戰(zhàn)的火藥味兒。推土機首先推倒了張作璽一個侄兒家的豬圈,亮出了支部一班人向“梗梗”開戰(zhàn)的宣言。當(dāng)推土機推到另一戶張姓的院墻時,司機知道那家人不好惹,磨蹭著不下鏟子。張作璽急了:“給我上,要怕得罪人就走開,出了事有我頂著。”司機聞言開車沖了上去。那個村民氣急敗壞撲上來,張作璽拽過鐵鍬往地上一插說:“我與村路共存亡,有本事就上來”那人被震住了,轟鳴的推土機把占道的墻頭推倒了。可是在另一邊,幾名村干部被身著“青蛇”的“梗梗”打倒在地張作璽沖上去,立即被“梗梗”們劈頭蓋臉的“電炮”打倒在地,滿臉是血。第二天一大早,張作璽拖著受傷的身體又出現(xiàn)在筑路工地上,迎著鄉(xiāng)親們疑慮、觀望、關(guān)切的目光,他揮起第一鍬土,堅定地說:“我就是要他們看看,牌坊店的黨支部打不倒,這條路姓社,我們修定了”
支部一班人的血,支部書記的凜然正氣化作全村男女老少的筑路熱情,全村人硬是在20天時間里,動用2萬土石方修成了3里長的村路。在竣工的那一天,張作璽長久地凝視著這條路說了一句話:“這路,是我們共產(chǎn)黨的一個宣言。”
運果的路修平了,可是蘋果流通渠道仍然存在著“腸梗阻”。原來,蘋果的收購權(quán)被幾個果霸把持著,村里的蘋果必須由他們收購后再銷出去。每斤蘋果不僅被他們扒皮謀利,還以次充好敗壞了牌坊店蘋果的聲譽。張作璽又響亮地提出:蘋果的收購權(quán)歸還全體村民。
果霸們急急地聚在一起尋求應(yīng)付對策。他們認定沒有誰見錢不眼紅的。于是派人捎給張作璽一句話:六個收購點,每個給你1000元,一年付6000元,高抬貴手大家都高興。張作璽嘿嘿一笑拒絕了:“憑本事,我哪年不掙兩三萬的,圖錢,就不做這個支部書記了;圖你們高興,老百姓不高興怎么辦﹖”軟的不行,果霸們動起了硬的,幾個果霸圍上來,對張作璽一頓拳打腳踢。當(dāng)天晚上,果霸們又糾集了46人圍住張作璽的家,打傷他的兒子。這一切都沒有使張作璽屈服。
一天夜晚,一個叫畢三的人闖進張作璽的家里,揚言要他的人頭。張作璽抓過菜刀砸在柜板上:他義正嚴辭:“社會主義的碼頭,只能停靠社會主義的船。”那人被張作璽的浩然正氣震住了。
不久,他家正值結(jié)果期的46棵紅富士和500棵山楂卻被人齊刷刷鋸掉了頭,500多棵盆栽葡萄也被人全部砸爛。張作璽抹去妻子的眼淚說:“留得青山在,還怕長不出好果樹來嗎﹖”
學(xué)校的校舍由于承包人偷工減料蓋了兩次塌了兩回。張作璽上任后,辭退了以前的承包方,推倒險房,重蓋校舍。沒有錢,張作璽自己拿出1萬元,帶動起支部一班人集資,村民們也紛紛拿出自家的積蓄。張作璽又親自當(dāng)起設(shè)計師、施工員。
一天,當(dāng)張作璽拖著一雙因勞累浮腫得像棒子似的病腿邁進家門的時候,卻被一把飛來的椅子砸在頭上,接著是一頓棍棒交加。那兩個人惡狠狠地說:“不讓咱哥們兒蓋學(xué)校,看你的腦瓜皮有多厚” 張作璽的視網(wǎng)膜被打落了。
蘇醒過來,張作璽的第一個想法是要向組織匯報,流血他不怕,他要的是組織的理解和支持。張作璽拖著傷痛之身趕到縣委大院。
縣委丁書記聽了這位支部書記的訴說后,堅定地說:“作璽,你為人民受苦了,組織支持你”這會兒,張作璽流下了熱淚……
張作璽帶領(lǐng)支部一班人的行為,換來了老百姓心中對支部沉甸的信任。張作璽說:“填平一條路,實際上是填平老百姓心中的坑坑洼洼;蓋了一所學(xué)校,實際上是樹起老百姓心中的希望。大家心中都有一桿秤,對歪風(fēng)邪氣深惡痛絕,只要黨支部敢于頂風(fēng)碰硬,老百姓就服氣就支持你。”
“多好的父老鄉(xiāng)親,帶著你們,我敢踏平一切坎坷!”
路修平了,牌坊店依然沒有擺脫人均四五百元的貧困。環(huán)顧一下環(huán)繞小村莊的荒山禿嶺,張作璽與支部一班人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開發(fā)五座荒山,壯大集體經(jīng)濟實力。
早春三月,治山大軍可以上山了。那天,張作璽親自點燃第一個開山炮,他說那是共產(chǎn)黨治窮的宣言。張作璽一會兒爬到峭壁上,一會兒趴到陡坡下,測量放線,確定坑位。早春的第一場小雨夾著雪花落下,鄉(xiāng)親們的棉襖濕透了。張作璽勸大家收工,可是沒有人走,當(dāng)夜幕降臨時,一塊塊巖石上燃起了一根根蠟燭,開山的斧錘仍然在“叮叮當(dāng)當(dāng)”響著。張作璽心頭一熱,在心里大喊一聲:“多好的父老鄉(xiāng)親,帶著你們,我敢踏平一切坎坷”
1990年春天,200畝開出的荒山栽上3000棵紅富士;秋天,開出的400畝荒山又栽下6000棵紅富士。接下來,大家齊心協(xié)力再戰(zhàn)其余四座荒山。而那條盤旋升人山端的17.5公里的盤山路,更讓鄉(xiāng)親們升騰起新的希望。
牌坊店缺水。多少代,牌坊店全村守著四口井就是這么過來的。張作璽決心把浮渡河的水引進牌坊店,再從牌坊店把水引上山,讓山上的果樹告別干旱缺水。
張作璽帶領(lǐng)村民經(jīng)過4個月的艱苦奮戰(zhàn),建起了6個蓄水池,千余米管道;把清水送到海拔152米的西大山頂,實現(xiàn)了果樹的提水灌溉。
接下來,牌坊店又興建了氣派宏大的犀利貞農(nóng)場,4800平方米的溫室大棚。桃、李、杏、葡萄等示范新品種,無一不顯示著牌坊店村向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邁進的超前意識。
這些創(chuàng)舉,都被張作璽得意地稱之為“共產(chǎn)黨宣言”。
向貧窮開戰(zhàn)的同時,要向愚昧開戰(zhàn);治山治水的同時,還要塑人鑄魂
創(chuàng)辦農(nóng)民夜校,被張作璽稱之為精神文明的軟件建設(shè)。從1989年至今已開辦23期,每期300余人受訓(xùn),使全村男女老少受到政治、法制、道德建設(shè)、農(nóng)業(yè)科技、土地管理、計劃生育、軍事體育等科目的教育,更受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每期學(xué)習(xí)結(jié)束,都進行嚴格的考試,并把考核結(jié)果裝入檔案。
建立村民檔案,加強對村民的日常管理,被張作璽稱之為精神文明的硬件建設(shè)。這個檔案對每個16歲以上、75歲以下的村民的行為有了詳細記載:如承包項目、稅收情況、計劃生育、遵紀(jì)守法、公益活動、學(xué)習(xí)考核、治山引水表現(xiàn)等一一記載其中,作為評優(yōu)查劣以及集體分紅的原始依據(jù)。如果說教育和管理增強了牌坊店村民的思想覺悟和文明意識,那么利用各種節(jié)日的慶祝活動,則不僅是一個隆重的慶典,更是屬于特定群體的誓師會。而每年一度的老年節(jié),是村子最隆重的節(jié)日。這一天,村中老人會被請到村支部來作客,張作璽扎上圍裙和大家一道殺豬、宰羊,然后斟酒祝愿老人福壽綿綿。
如今的牌坊店村集體家底殷實了,固定資產(chǎn)已達1800萬元,人均收入已達4000元。而且鄰里和睦、尊老愛幼、文明向上、祟尚科學(xué)蔚然成風(fēng),并已昂首邁進全國文明村的行列。
而張作璽的下一個奮斗目標(biāo)是——興建觀光農(nóng)業(yè)。
(摘自《干部之友》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