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11月4日
10月16日
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決定把部署在印巴邊境地區的約70萬部隊分階段撤回并重新部署。17日,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決定從邊境撤軍。
荷蘭首相巴爾克嫩德宣布內閣集體辭職(見圖①)。此屆內閣成為荷蘭二戰后壽命最短的政府。
17日
科特迪瓦交戰雙方在布瓦凱簽署停火協議,同意自本日午夜起實現停火。26日,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決定向科派遣監督停火部隊。
18日
全球環境基金第二屆成員國大會16日~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全球環境保護的《北京宣言》。
亞洲議員人口與發展論壇第七次大會17日~18日在北京舉行,原則上通過了《北京宣言-2002》。
20日
以色列總理沙龍同意以軍部分撤離約旦河西岸的希伯倫計劃,并逐步減少在該城的軍事行動。22日,阿拉法特完成組閣。23日,美國中東特使、負責近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威廉·伯恩斯抵達以色列,開始就布什總統提交給以總理沙龍的一份中東和平新計劃草案征求以巴意見。
17日~24日
中國外長唐家璇訪問阿根廷、哥倫比亞并在哥倫比亞啟動中國與安第斯共同體政治磋商與合作機制。
25日
歐盟非正式首腦會議24日~25日在布魯塞爾舉行,15國首腦就有關歐盟擴大的重要事項達成妥協,其中就財政安排達成的協議為歐盟與10個候選國在12月底前完成入盟談判奠定了基礎。
27日
巴西大選揭曉,勞工黨候選人盧拉·達席爾瓦獲勝,出任巴西第四十任總統,將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就職(見圖②)。
29日,巴立法機構通過新內閣名單,這是自1996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立以來的第五屆內閣。
30日,以色列聯合政府垮臺。
11月4日
朱镕基總理1日~4日訪問柬埔寨并出席在金邊舉行的第六次東盟與中日韓(10+1)領導人會議、東盟與中國(10+1)領導人會議及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領導人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