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公明路有一座小小的福德祠,約有250多年的歷史了。據史料記載,這座古廟是在前清雍正年間由林登章與徐宏泗兩人建立的。這里面有一段辛酸感人的故事呢。
大約在雍正年間,林登章因犯了誣告罪而被關了起來,后來諸羅縣的知縣判決無罪,欲將林某開釋,但牢頭為了貪圖非分之財,因而昧著良心告訴林妻必須拿出30兩銀子才能釋放其夫。林妻為了營救丈夫,回家后忍痛賣了親生女兒,攜帶著30兩銀子匆匆趕往衙門。路上,因不慎將銀子失落了。
卻說有一位名叫徐宏泗的乞丐,天生就是兩足彎曲,不能站立,平常坐在地上,移動時則以爬行來代步,狀如水蛙,因此大家都叫他\"水蛙仔\"。水蛙仔白天沿著布街(即現在的公明路)乞討過活,晚上就回到地藏庵外的萬人堆(用以收納無主枯骨的小屋)睡覺。這天,水蛙仔仍舊在布街行乞,無意間于某小吃攤邊拾得一小布包,拆開來一看,竟是白銀30兩,水蛙仔心里暗想:\"這些銀子必定有它的來歷!\"于是就在原地等候失主,沒有多久,忽然見到一個鄉村打扮的婦女偕著牢頭匆匆奔至,水蛙仔問得明白后,立刻將銀子如數歸還。林妻拿出其中的三兩銀子為酬,但水蛙仔卻固辭不受。在旁的牢頭看了大為感動,認為一個半身不遂、三餐不繼的乞丐還有這樣高尚的節操,相比之下愈覺慚愧,便也不要林妻的銀子,而將林登章釋放回家。
事過月余,水蛙仔仍宿萬人堆內,有一天夜里,朦朧之際,忽見庵內的二爺范將軍走到他的臥處,提起他的雙腳,用力掰開雙股,水蛙仔痛得大聲哀號。天明,廟祝為了昨夜水蛙仔的無端狂號而責怪他,水蛙仔就將夜里發生的事情詳詳細細地告訴了廟祝。哪知廟祝聽了,更是怒不可遏,斥其荒誕不經,并用木棍趕他離開。說也奇怪,水蛙仔的足疾竟奇跡般不藥而愈,行如常人。水蛙仔既能行走,便開始自食其力;先為某廣東店挑水,店主見他誠實可靠,改雇為店中雜役。
再說林登章夫婦失而復得30兩銀子,就在布街開設了一家米店,經過幾年的慘淡經營終于飛黃騰達。他認為這是神明庇佑,為了奉勸世人多行善事,便在布街附近興建一座開基古廟,供奉福德正神。這時在廣東店中擔任雜役的水蛙仔徐宏泗由于工作勤奮、省吃儉用,也積了不少錢財,但卻未娶妻。當他聽到林登章建廟的消息后,乃將錢財悉數捐獻出來,以共襄盛舉。這座廟宇當時占地近百坪,并擁有年收80石租谷的田地及店鋪數間,從此香火不絕,供世人膜拜。
林徐兩人去世后,人們為了表示追思,在祠內設立了兩人的牌位,以供信徒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