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意大利,我信箱里便塞進了一本佛羅倫薩市政府印發的小手冊。不過,這可不是什么游覽須知,而是一張標有這座城市每個汽車超速監視區詳細位置的地圖——老兄,開車小心點兒!
其實,佛羅倫薩市政府這么做好像意義不大,因為意大利的超速監視器多如牛毛,司機們很難瞞天過海。往往是一排電子眼前,司機們先是老老實實減慢速度,小心翼翼如蝸牛般爬過;而一過這個關口便全力加速,一個街區還沒過完,車速已是快得嚇人了。
在意大利,政府硬塞給司機們的可不僅僅是一張超速監視區地圖。一項新頒布的交通法則規定,汽車在三條道的大街上行駛時最高時速不能超過150公里。不過,這在歐洲已是最高了——當然,德國(這個國家似乎沒有時速限制)除外。
意大利每年發生的車禍在22萬起左右,但令人驚訝的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超速,而是“開小差”。女人嘛,天性愛美,意大利女司機就格外喜歡對著后視鏡騷首弄姿,精心打扮;意大利男人則有一項天生的本領,能夠邊開車邊色迷迷地打量人行道上的漂亮姑娘。這兩種行為顯然危險之極。
手機是意大利的另一個馬路殺手。意大利人打手機是這么打的:一只手緊握手機,另一只手或指指點點,或狂揮亂舞。身手敏捷的意大利人熱烈歡迎新的科學技術,可以輕松自如地在方向盤后面用手機收發短信。該國健康學院的一項調查表明,41%的青年男性和24%的青年女性承認他們在駕車的時候閱讀手機短信,每5個司機中更有一個熟練的短信寫手。
在這個美麗古老的國度里,中世紀的狹窄街道和21世紀的擁擠交通“默契配合”,把絕大多數城市改造成了富于傳奇色彩的碰碰車游戲場。行車道的標志盡管醒目無比,鬧成一鍋粥的車輛還是肆無忌憚地橫沖直撞,而且毫無預兆。十字路口,一排排雙向或三向停著的車擋住了司機的視線,讓人無所適從。午夜時分,正是喜歡夜生活的意大利人回家的鐘點,交通紅綠燈卻已偃旗息鼓,沒了動靜。
法國婦女阿涅斯·布魯伊特自從7年前移居佛羅倫薩后,已先后遭遇3起車禍。“前兩起是因為我在停車標志處停了下來,結果后面的車撞了上來,”她回憶說,“他們可沒想到我會停車。”在第三起事故中,當她拐彎駛上一條側道時,一個漫不經心的司機一頭撞了上來。“車里的女人在用手機給老板打電話,說自己上班可能晚點了,她根本就沒看見我!”
意大利的馬路冤魂在歐洲高居榜首,每年平均有6500人命喪黃泉,2.5萬人終身殘廢,另外一百多萬人運氣要好一點兒,卻也免不了皮肉之苦。經常駕駛汽車的人在意大利的公路上命喪黃泉的概率是在英國的兩倍、瑞典的3倍!車禍讓很多意大利青年成為短命冤魂,與之相比,疾病、自殺和吸毒尚在其次。
盡管開車如此危險,意大利人卻很少有系安全帶的。10年來,國家強制命令司機必須系安全帶,卻只有30%的司機俯首聽命。39歲的莫里奇奧·切西是這樣解釋的,“我總是匆匆忙忙,很多時候都忘了,”他說,“只有看到警察的時候我才系上它。”
意大利人喜愛的另一交通工具是摩托車。在過去的10年里,由于摩托車頭盔大行其道,送往急救室的意大利人減少了40%,腦震蕩患者減少了80%,因車禍而臉部受傷的人也減少了75%。可是,盡管頭盔的安全效果如此明顯,仍有1/5的摩托車騎士拒不戴頭盔。
今年5月,一個電視調查節目派了一個攝制組,前往那不勒斯拍攝交警在繁忙的十字路口值勤時的情景。只見路上一大隊沒戴頭盔的摩托車騎士呼嘯而過,兩名交警卻視而不見,站在那里聊了個不亦樂乎。當記者問他們為什么不把這些家伙記錄下來時,警官回答說:“因為我們看不清車牌號。”騎士們狡猾無比,他們有辦法應付警察:從檢查點呼嘯而過時,他們垂下一條腿擋住后面的車牌號。“你想要我們怎樣擋住他們,”警官問,“開槍嗎?”意大利政府現在只能希望,等到11月新的交通法規正式施行時,他們能夠制止這種交通混亂狀態——到時,犯錯誤的司機將被從駕照中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