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雄市民趙貴山患有糖尿病等疾病,足踝至小腿潰爛,花了臺幣數十萬元治療仍無法痊愈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賴春生用砂糖撒在傷口上,一個多月就愈合。賴春生醫師說,砂糖有脫水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愈合傷口很有效。
84歲的趙貴山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直腸癌,他的足踝至小腿3年前受傷潰爛,傷口一直無法愈合,曾到多家醫療院所治療,也試過高壓氧治療和不少秘方,前后花了幾十萬元,傷口非但沒有好轉還散發臭味。今年4月初到高醫求診,醫師說在傷口撒砂糖治療就會好,他以為是開玩笑,沒想到砂糖撒上去后,傷口經過一個多月后逐漸愈合,簡直是“奇跡”。
賴春生醫師指出,用砂糖治療感染傷口在國外早年就有人提出報告,但是臺灣缺乏臨床嚴謹的研究,一般醫療院所不愿嘗試,一般民眾也很難想像帶著甜味的砂糖撒在傷口上會有療效。
賴春生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選擇12名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傷口都難以愈合,有些患者經檢驗有抗藥性的葡萄球菌感染,使用抗生素也殺不死細菌;傷口長期不能愈合,患者身心都很苦惱,經過砂糖治療都已痊愈。
賴春生說,砂糖療法是使用市售的臺糖白砂糖,直接撒在傷口上,然后敷蓋紗布。患者傷口原本因厭氧菌產生的臭味及分泌物,24小時內漸漸減少,72小時到96小時完全消失,發燒的患者很快就會退燒,平均7.6天可形成肉芽組織及增生表皮細胞。
他表示,自然界所有生物都要水分才能生長,細菌也不例外。砂糖有脫水作用,每天要撒一到兩次砂糖,以有效抑制細菌生長。因為砂糖不會黏附在傷口,換紗布時病人不會感到疼痛。
賴春生說,砂糖療法對一般細菌感染的傷口也適用。不過砂糖療法最好經醫師診斷治療,患者甚至可依醫師指示,買砂糖在家自行“換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