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或許是世界上用途最廣泛的藥了,它可以治愈關節炎、頭痛,可以抵抗細菌感染、減輕感冒癥狀,可以預防中風和心臟病發作,最新的試驗甚至表明,它似乎還可以用于防治癌癥與早老性癡呆。
100多年來,阿司匹林被醫生們不斷地重新認識、重新利用,它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人類近代醫學史的縮影。
19世紀末,一名德國藥劑師首先發明了阿司匹林,當時他的父親正遭受著關節炎的折磨,而他可以用這種新藥來緩解父親的關節疼痛。在接下來的漫長歲月中,阿斯匹林消除了恩里科·卡魯索(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的頭疼,也曾緩解過卡夫卡的存在主義焦慮。
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阿斯匹林被批準用來預防中風和二次心臟病發作。1997年以后,它被用于治療心臟病發作。但是成千上萬的人在還未弄清阿斯匹林的實際功效之前,不等第一次心臟病發作,已經開始日常服用這種藥劑了。
在過去的5年里,一項惹人注目的研究表明,阿斯匹林在預防結腸癌、前列腺癌、阿爾茨海默病這樣令人恐懼的疾病方面確有療效。查理斯·漢尼肯醫生是密阿密大學預防藥物方面的權威,他說:“阿斯匹林是20世紀的神奇藥物,我認為它也將成為21世紀的神奇藥物。”
由此,很多人想知道,是每個人都應該服用阿斯匹林呢,還是只有患者才服用它?
從某種意義上說,阿斯匹林同醫學本身一樣古老。很早以前,醫者就會用一種從柳樹莖中提煉出來的阿司匹林來治療頭痛和發燒。同樣,對于21世紀的人們而言,阿斯匹林的功效也是獨一無二的。
阿斯匹林在人體內發揮的一個基本功效是,它能制止前列腺素的聚結,從而增強身體對傷疼和感染的抵抗力。前列腺素可以傳導疼痛,促使血小板凝結,也可以引起炎癥(免疫系統一種劇烈、局部的活動)。當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主要是野獸的威脅和細菌感染時,前列腺素引發的身體反應是我們生存所不可或缺的。但今天當人們可以平安地活到七八十歲時,疼痛便不再是一種必須被留意的傷害警示。而阻止出血的血小板凝結更變成了引起心臟病發作的最直接原因,至于炎癥,人們發現它可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阿爾茨海默病甚至癌癥的罪魁禍首。于是作為一種預防前列腺素聚結的藥物,可以止疼、降低血小板濃度、消炎的阿司匹林也就成為了預防這些可怕疾病的用力武器。
無數人相信阿司匹林的威力。因心臟問題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美國人已從1997年的680萬上升到2600萬。美國預防服務特別小組(一個獨立委員會,為聯邦政府提供建議)主席阿爾福來德博士說:“當我在藥物大會上發言,并請服用阿司匹林的聽眾舉手時,我驚異于他們的人數是如此之多。”
事實上,如果你關心的只是避免心臟病,而不去顧及其他可能的危險,你可以建議所有上了年紀的人日常服用阿司匹林。20世紀80年代,一項有2.2萬醫生參與的胚胎研究的結果表明,每隔一天服食325毫克阿司匹林的人患上心臟病的可能性降低了44%。
但是,值得警惕的是,阿司匹林并不是絕對安全的。通過防止血小板凝結,它也可能使出血的危險性增高,尤其是在腸胃系統,大出血的后果是致命的。
在對現有的研究進行調查鑒定之后,醫學專家提出了一項重要建議:要認真權衡隱藏在阿司匹林之后的危險,有限地使用該藥物,即只用于心臟病發作高危人群中。
怎樣才能知道你是否有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呢?你可以登陸某些健康網站做個測驗,例如北卡羅力納醫藥大學的med-decision.com。一名血壓正常(120/80)、膽固醇稍高(202)、HDL(54)狀況良好的48歲男子,他在今年5年里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幾率是2%,剛好低于3%的危險界線。按照特別工作組的標準,他不應該服用阿司匹林。
對于阿司匹林的消炎效果,研究者們也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的專家認為,阿司匹林只能減少心臟病的發生,但對阿爾薪海默癥不一定有效(該病的主要的誘因之一是嚴重腦外傷引起的炎癥),所以抗炎藥更能發揮保護作用。一些研究還發現,對于患有關節炎的人來說,服用大劑量的抗炎藥比服用大劑量的阿司匹林更安全。至于阿司匹林和消炎藥哪種更有效,人們正在尋找答案。
那么,你應不應該也吃點阿司匹林呢?聽聽醫學博士約翰·巴隆(他曾在試驗中發現,每日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的病人可以顯著減少患直腸癌的幾率)是怎么說的吧!
“不,我不會經常服用阿司匹林。”他說,“除非我的醫生建議我這么做。而且,”他補充說,“這個原則適用于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