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總書記“5·31”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思想深刻,論述精辟,是繼去年“七·一”講話之后的又一個綱領性的重要講話。這個重要講話對實現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黨的莊嚴使命具有重要意義,同樣,對做好新世紀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用以統一思想,指導工作,努力開創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十六大的勝利召開。
一、站在實現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黨的莊嚴使命的高度,進一步認識搞好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責任
江澤民總書記“5·31”重要講話,深刻分析了進入新世紀,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尖銳指出:形勢逼人,不進則退。強調堅定地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黨的莊嚴使命。號召全黨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努力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經濟、政治、文化全面進步,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事業。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黨的十三大把“富強、民主、文明”作為三位一體的統一目標寫進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的十五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次江澤民總書記在“5·31”重要講話中又鮮明地提出,必須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須在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的同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就向全黨和全國人民明確昭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既是全面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要目標,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證。我們應該站在實現歷史和時代賦予黨的莊嚴使命的高度,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把物質文明搞得更好的同時,把精神文明建設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不斷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
二、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精神文明建設,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鞏固和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的好形勢
江澤民總書記在“5·31”講話中指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黨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保持先進性和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強調一定要看到《共產黨宣言》發表一百五十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充分估計這些變化對我們黨執政提出的嚴峻挑戰和嶄新課題。這既是對全黨的要求,也是對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這一基本精神,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從多方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公認的重大成績,開創了歷史發展的最好時期,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同時又必須看到,當今的世界和當今的中國正在發生歷史性的深刻變化,我國精神文明建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一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主題的形勢下,為我們集中力量加快經濟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增強綜合國力,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和軍事領域占據明顯的優勢,我們將長期面臨西方敵對勢力對我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壓力,抵御“西化”、“分化”和“和平演變”的任務十分艱巨。二是我國加入WTO同世界各國間的科技文化交流更加廣泛,這為我們學習和借鑒外國先進科技和優秀文化成果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為我國文化走向世界擴大了國際空間。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在國際文化市場的競爭中實力雄厚,我們面臨著西方文化產品、文化資本和文化價值觀的更大沖擊。三是隨著高新科技特別是信息領域的高新科技迅猛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傳播先進思想文化的新陣地和開展輿論斗爭的新舞臺,同時,西方發達國家也把互聯網作為對我進行精神、文化滲透的便利工具,加緊利用互聯網同我爭奪群眾、爭奪青年。四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民群眾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將進一步增強,社會的管理和經濟活動將進一步規范,這都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同時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勢必要反映到人們思想領域之中,給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帶來許多新變化,給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是隨著我國進入小康社會,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長,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將更加突出。如何始終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成為精神文明建設必須著力解決的重要問題。
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我們必須按照江澤民總書記“5·31”重要講話的要求,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精神文明建設,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認真總結經驗,深入分析挑戰,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機制等方面努力改進和創新,充分發揮精神文明建設在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在提高城鄉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質,在服務人民群眾、密切黨群關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努力開創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
江澤民總書記在“5·31”重要講話中強調,“三個代表”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貫徹“三個代表”要求,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我們應該按照這個根本要求,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設的各項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第一,要著眼于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抓住精神文明建設的中心環節,認真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基本方略,在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上下功夫。江澤民總書記在去年“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2001年9月,黨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充分體現了江澤民總書記近年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新時期全面推進道德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認真貫徹落實《綱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人人皆懂、人人皆信、人人皆行。根據《綱要》總的精神和要求,制定具體行為準則,特別是企業、農村、學校、社區等基層單位要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已有的規章制度、鄉規民約、學生守則和市民公約。廣泛深入地開展群眾性道德實踐活動,把這些活動與現有的各項創建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與各項業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與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緊密結合起來,為廣大群眾提供實踐道德規范的廣闊舞臺。大力宣傳推廣先進典型,營造輿論氛圍、弘揚社會正氣、引導價值觀念,帶動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建立健全道德監督機制,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群眾監督的積極作用,促使人們養成道德習慣,提高道德素質。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道德體系,使廣大人民群眾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途上,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第二,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載體作用,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上下功夫。實踐證明,近年來在全國蓬勃興起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對群眾進行思想教育、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徑,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群眾工作的有效方式,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我們一定要緊密結合不斷發展的新形勢,把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扎實、持久地開展下去,使之在幫助廣大干部群眾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方面,在增強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方面,在深入揭批“法輪功”、抵制各種歪理邪說、樹立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方面,在把解決群眾的思想和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等方面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當前,要著力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在積極全面正確理解江澤民總書記“5·31”重要講話精神上下功夫,多做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的工作,多做團結鼓勁、凝聚力量的工作。
第三,要牢記黨的宗旨,始終把握精神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堅持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在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上下功夫。江澤民總書記在“5·31”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善于組織群眾、宣傳群眾、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一定要以江澤民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座右銘,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把人民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集中力量辦好作用大影響大的實事,多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使群眾在參與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