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生命的象征,更是環保的象征,比如,人們將合乎環保要求的產品稱為“綠色產品”。21世紀將成為“綠色世紀”,世界綠色文明的發展呈現出如下12種趨勢。
綠色技術 要求企業在選擇生產技術、開發新產品的時候,必須做出有利于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技術選擇。要想對資源持久利用,就必須改變那種耗竭型的工業發展模式。近年來,綠色技術迅速發展,在防治污染、回收資源以及節約能源三大方面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
綠色設計 設計出的產品可以拆卸、分解,零部件可以翻新和重復使用。綠色設計與傳統設計的根本區別就在于,綠色設計在設計的構思階段,就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再生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與保證產品的性能、質量和成本的要求,列入同等的設計指標,并保證在生產過程能夠順利實施。
綠色投資 為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必須規范投資去向,國外企業的投資已出現了“綠色傾向”。倫敦股票經紀行一家成員公司的調查資料顯示,自1990年以來,“綠色股”——經營廢料處理之類業務的公司所發行的股票,在倫敦股市上的漲幅,竟比全部股票的平均漲幅高出70%。
綠色產品 包括生產、加工、運輸、消費的全過程都對環境無污染或污染很少的技術產品。這些在國外稱之為環境友善產品,也有人稱之為綠色產品。據美國國際環保商業公司統計,1990年新產品中約有5%的綠色產品,到1997年,比重已提高到80%。
綠色包裝 企業在產品設計及包裝的使用和處理方面,既需努力降低商品包裝費用,又要降低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程度。目前國際上流行一種被稱為“綠色包裝”的包裝紙。由于紙張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纖維,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很快重新加入自然循環。
綠色營銷 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在公眾心目中塑造良好的綠色形象,刺激顧客對綠色商品的購買欲望。善于審時度勢的商家已積極行動起來,引進綠色觀念、推出綠色產品、制定綠色價格、開發綠色市場、開辟綠色渠道、實施綠色公關、樹立綠色形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綠色營銷體系。
綠色消費 人們不再以大量消耗資源、能源求得生活上的舒適,而是在求得舒適的基礎上,大量節約資源和能源。人們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轉變,從而為國際市場帶來一股綠色消費潮。
綠色文化 推行“綠色管理”,進行“綠色教育”,生產“綠色產品”,爭取“綠色商標”,成為“綠色企業”。所謂“綠色管理”,就是把環境保護的思想觀念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活動之中,具體說,就是把環保作為企業的決策要素之一,確定企業的環保對策和環保措施。“綠色教育”,這是“綠色文化”的基礎。“綠色產品”是指“安全、節能、無公害”的產品。“綠色商標”是現代商品營銷中新的競爭要素。由于“綠色商標”代表安全、無公害,所以有“綠色商標”的商品備受消費者歡迎,價格雖高,但仍能旺銷。
綠色認證 推行統一的綠色產品的環境標準。這表明綠色產品將在國際市場上占主導地位,而不符合環保認證標準的產品將被淘汰出國際市場。
綠色標志 亦稱環境標志、生態標志。是指由政府部門或公共、私人團體依據一定的環境標準,向有關廠家頒發證書,證明其產品的生產、使用及處置過程全部符合環保要求,對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少,同時有利于資源的再生利用。
綠色壁壘 它構成了國際市場的新的貿易保護網。“綠色壁壘”形式有:“綠色關稅”、“綠色技術標準”和“綠色檢疫”等。“綠色關稅”又稱“環境進口附加稅”。“綠色技術標準”是指發達國家在保護環境的名義下,通過立法手段制定嚴格的強制性的環保技術標準,限制外國商品進口。
綠色保護 通過法律手段對環境進行保護,達到食物天然化、環境綠色化、空氣水源純凈化的綠色要求。目前國際上已簽定了150多個多邊環保協定,其中有將近20個含有貿易條款,旨在通過貿易手段達到實施環保法規的目的。各國對進口產品也競相制定越來越復雜且嚴格的環保技術標準,其中食品的環境技術標準是最高的。日本、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對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量和有害物質含量標準的規定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