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東南亞在中國外交及安全戰略中的地位呈上升趨勢,因為談及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和接軌,談及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地區利益,東南亞是無論如何也不應被忽略的一部分。但與此同時,關注東南亞,并想在東南亞“有所作為”的也并非只有中國,這些國家對東南亞的策略也將影響中國與東南亞的互動。
中國的成功
2001年,中國與東南亞的交往擦出兩朵火花。第一個火花是中國所倡議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概念得到東盟國家的支持,雙方決定在十年內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是中國和東南亞雙方都感到滿意的。據專家估測,“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立后,東盟國家對中國的出口將增長14%,中國對東盟國家的出口將增長55%,雙方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分別多增長0.9和0.3個百分點。能讓按“全體一致”原則辦事而又總是意見分歧的東盟同意這一宏大的長遠規劃,的確是中國的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而按照東盟的說法則是,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東盟必須要“趕搭中國經濟的快車”,“在區域內部尋找自救圖存的空間”,這是“適時和正確的選擇”。
第二個火花是中國入世所引發的東南亞國家的心理變化。中國被接納為世貿成員后,很多東南亞國家擔心中國將搶奪東南亞的市場和外資,因此,“中國經濟威脅論”又出現在一些西方和東南亞的媒體上。但2002年元旦過后,我們看到的卻是一些東盟國家擺脫“中國威脅論”束縛的言論和做法。1月8日,世貿組織候任總干事、泰國人素帕猜,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所長王賡武,以及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長拉菲達,這三個東南亞重量級人物分別在不同場合提出東南亞國家應擺脫“中國威脅論”的束縛。“東南亞不應畏懼競爭”、“積極應對中國入世帶來的挑戰”、“東南亞的上策是把中國入世當作警鐘,加緊經濟和社會改革,提升人力資源的素質”、“東南亞將從中國經濟發展中受惠”等提法躍然而出,顯示了東南亞一些國家著眼于現實,放下包袱,積極競爭的良性交往姿態。
日本的近憂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2001年中國對東南亞外交的成功,也刺激了日本首相小泉2002年初的東南亞五國之行。1月9日~15日,小泉在一個星期內急急走訪了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和新加坡等最早的東盟五國,并在新加坡做了題為“日本對東南亞的政策”的演講。此舉被日本媒體稱為“小泉出訪東南亞意在扭轉中國對該地區的經濟控制權”。日本產業省的一位官員也承認日本試圖在與東盟國家加強關系方面和中國競爭。
25年前,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訪問東南亞時曾提出“東南亞政策三原則”,為以后的日本對東南亞政策定了調。而福田正是引導小泉走上政途的恩師。小泉也想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提出以“小泉”命名的東南亞政策。小泉的政策演說的核心思想有三:一是共同促進本地區的改革和繁榮;二是在反恐怖問題上與東南亞合作;三是提出與東盟建立全面經濟伙伴關系。
小泉憂慮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經濟影響力的上升是有根據的。首先,日本輿論認為,雖然中國與東盟的總體經濟規模只有日本的一半,但雙方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協議則意味著中國將主導“亞洲統一”的“21世紀課題”,亞洲經濟的中心已“開始從日本向中國轉移”。
其次,日本雖然在近20年間在東盟國家中發展了1萬多家企業。但相比而言,中國的影響力更深。日本《朝日新聞》評論稱,“東南亞地區5000多萬華人扎根于此,掌握著商務中樞系統,與政治家聯系緊密。借改革開放躋身國際社會的中國,與東盟各國掌管經濟命脈的華人融合到一起,她在21世紀將變得更加強有力”。
第三,日本不愿第三次錯失主導東亞經濟的良機。1990年日本拒絕了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提議的“東亞經濟核心會議”,1998年美國又阻止了日本欲設立“亞洲貨幣基金”的主張。如果不抓住東亞區域經濟合作蓬勃發展的這次良機,日本還會有機會嗎?當然,這只是日本的一廂情愿,東南亞十國能否一致同意與日本簽署自由貿易區協議仍是個問題。比如,一向直言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就未對小泉有關建立廣泛經濟合作框架的建議表示支持,反而更擔心日元貶值對東南亞的影響問題。
美國的遠患
在東南亞地區,美國認為中國的挑戰是“遠患”多于“近憂”。針對中美在東南亞的安全利益問題,美國的戰略家主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誰是未來東南亞地區的主導國?第二,中國軍事實力的增長是否對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軍事利益構成威脅?無論是美國的官方文件還是學術報告,幾乎都認為中美兩國未來將在東南亞地區出現不可避免的地緣沖突和軍事戰略沖突。其理由就是,美國的戰略目標是避免崛起的中國對其地區主導權構成挑戰,這與中國所倡導的“世界多極化”顯然是背道而馳的。而中國則認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戰略正是要遏制中國。另外,如果大陸以武力制止臺灣獨立而導致美國軍事介入,那么,兩國將面臨爭奪東南亞國家政治和軍事支持的沖突局面;假設中國與某些南海爭端國家發生軍事沖突,后者也可能求助于美國的軍事保護。因此,蘭德公司的戰略家建議美國在東南亞地區對中國實施“接觸加遏制”的戰略。
布什上臺以來,基本按照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曾任美駐印尼大使)的思路加強對東南亞地區的軍事部署。美國正在逐步恢復與印尼中斷的軍事交流,將其視為在東南亞地區反恐和日后戰略東移最具潛力的合作伙伴。由于菲律賓同意美國在反恐戰爭中可自由使用其蘇比克和克拉克等海空基地,雙方軍事聯盟關系也達到了冷戰后的最熱階段。美國還將通過與新、馬、泰等國的軍事協定,充分利用以上國家的軍事設施,加強對東南亞海權的控制。另外,美國還將以打擊海盜、維護航道安全為名繼續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雙邊和多邊軍事演習等,加強對南海控制,其針對中國的意圖十分明顯。
當我們從雙邊關系角度看中國與東南亞時,前景是令人鼓舞的,而當我們從世界格局的角度去觀察中國與東南亞時,卻發現挑戰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