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者應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趙 興
2001年7月,某開發公司承建了該市某處排水工程。施工中,該公司在一路面上開挖了一條長10米、寬1米、深2米的水溝。為保障行人安全,公司派人在水溝兩側設立了防護欄和紅色標志燈。但不知為什么,防護欄有1米多的空隙,而且,幾天后,紅色標志燈也不亮了。某日夜晚,朱某騎自行車經過,由于天黑看不清路面,他正好騎入防護欄的空隙處,連人帶車掉入溝內,造成腿部骨折,朱某為此支付醫療費5000元。后來,朱某找到開發公司,要求該公司賠償其經濟損失,而開發公司認為,自己在施工處設置了明顯的路障和標志燈,已履行了義務,并拒絕了朱某的賠償要求。于是朱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開發公司賠償其損失。
本案屬于地面施工致人損害引發的賠償案件。我國《民法通則》第125條規定:“在公共場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北景钢?,開發公司的確在施工處設置了明顯標志,但是不是因此就能免責呢?我們設置明顯標志和采取安全措施的目的是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無論什么標志和措施都應達到保障他人安全的要求。就本案來說,開發公司設立的標志和采取的安全措施應達到足以使任何在施工現場行走、活動的人在通常注意下就可避免損害的要求。但開發公司設立的標志沒有達到這一要求。首先,防護欄有1米多的空隙;其次,紅色標志燈不亮后未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也正是這些漏洞導致了朱某的受傷。
最后,法院判決開發公司賠償朱某醫療費等各項損失6000元。
盜用他人姓名是否構成侵權
周文彬
萬某是某大學教師,寫了一篇本學科領域的論文想送到省內一學術刊物上發表??紤]到文章質量不高,自己又名不見經傳,文章很可能不被采用,萬某于是在論文上署上了本領域一知名專家王某的名字,并把自己的名字列于其后。這樣一來,論文果然發表了。王某很快知道了此事,認為萬某的行為侵犯了他的姓名權,將萬某告上法庭。
姓名是每個人所固有的并同其他人區別開來的特定標志,我國《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根據這一規定,姓名權主要有以下內容:1、姓名的命名權。即公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姓名、別名、筆名、藝名等,任何人無權干涉;2、姓名的使用權,即公民有權獨立使用自己的姓名;3、姓名的變更權,即公民有權變更自己的姓名。而侵犯姓名權的主要方式有:1、干涉他人姓名權,如禁止他人改名等;2、盜用他人的姓名,指未經他人同意或授權,擅自以他人的名義實施有害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3、假冒他人姓名,指冒充他人名義進行活動。
本案中,萬某為了達到發表論文的目的,未經王某同意,故意在自己的文章上署上了王某的名字,這明顯是一種盜用王某姓名的行為,侵害了王某對自己姓名的使用權,造成了王某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利益的損失。根據《民法通則》第120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的規定,法院最后判決萬某侵犯了王某的姓名權,責令萬某向王某賠禮道歉,并賠償一定的精神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