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原稱“宦官”。改稱“太監”是明清以后的事。太監是被閹割過的男人,他們的睪丸被人為地切除,成了不男不女、不陰不陽的“中性人”。
男性失去睪丸后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變化,在太監身上表現得最為充分。起初,在失去睪丸之后的數年之內,他們的性欲和性功能會逐漸減弱,射精次數和數量也隨之減少,最后直到對性失去興趣。
在人們研究太監的生活時,發現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引起不少學者的注意。這就是太監尤其是地位較高的太監,盡管他們失去了男性的性器官,但卻是三妻四妾。
太監娶妻在歷史上并不少見。太監與宮中女官組成家庭自漢朝就已出現。明太祖曾嚴禁太監娶妻,但卻屢禁不止。到了明朝中葉,太監娶妻進一步公開化。
太監除了在宮中娶女官為妻外,地位較高的太監還在宮外有眾多的妻妾。清朝皇宮總管小德張,權勢顯赫,先后成為慈禧和隆裕太后的心腹,地位僅次于李蓮英。據說當年的小德張,隨著年齡的增大,常對漂亮的宮女流露出不同尋常的興趣,且有不規矩的表現。在宮中他原娶有唐姓妻子和兩個妾,出宮后又娶了張小仙為夫人。一些傳說中說小德張凈身不徹底,留了些根蒂。而多數研究太監的學者都認為太監雖然被閹割,沒法過正常的夫妻性生活,但還是希望能從接觸異性的過程中獲得慰藉。他們娶妻是因為在世上受人白眼,遭人歧視,為了擺脫孤獨的心理,尋求家庭的溫暖。
近些年來,由于性科學的發展,對性心理的了解日漸深入,使我們對太監娶妻的原因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最近,國外醫學界爆出了一個轟動一時的趣聞,為揭開太監娶妻之謎找到了線索。
事情是這樣的。國外有一個周歲的男孩,因一次醫療事故而失去陰莖。出于對以后生理和心理的考慮,醫生和家長決定對這個男孩實行改性手術,摘除男孩體內全部男性生殖腺,并在以后第二性征將出現時,注射大量雌激素,使其具備女性第二副性征:皮膚細膩、潔白如玉,乳房豐滿。以后又做了人工陰道。14年后,男孩從外觀看已完全是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了。正當家長和醫生為這一改性手術的成功慶賀之時,情況突然發生劇變。這位“少女”到了青春期卻頻頻向漂亮的女孩大獻殷勤,不了解底細的人以為這個女孩子是同性戀,而其父母卻是有口難言。
這個男童從周歲起就作了改變性別手術,時間已足夠早,其手術的廣泛程度,比太監更為徹底。但最終并沒有使這個男童變為真正的女性。這個事例在性科學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證明了一個被閹割的男性,其性心理和性欲望,并不像以前人們所認為的那樣:只要早期手術便可消除其心理上的性特征。一個人生物學上的性別,并不單純由性器官決定,它要受一系列復雜的生理控制。例如,它要受性活動的高級中樞——下丘腦控制。盡管可以通過手術在很小時就把性器官全部摘除,但下丘腦仍然可使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和少女按其本來的面目呈現出固有的性別角色。而下丘腦這一控制性別的作用,又是由性染色體上的性基因決定的。性基因的這一啟動作用,則是任何一個高明的外科醫生所沒法改變的。更何況,雄性激素的分泌也不會因睪丸的切除而完全停止,在其他內分泌腺中,如腎上腺,仍可分泌少量的雄性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