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因不滿美國總統(tǒng)布什將寵貓取名“印度”,遂以牙還牙,給一只狗隆重地起名“布什”,還把一頭驢喚作“美國”。為何印度人得知自己的國家被稱為“貓”時(shí)會(huì)如此氣憤?他們說布什是狗,美國足驢的用意是什么?美國人又怎么看待他們的回?fù)裟?看看貓、狗、驢在美國和印度的象征意義以及文化內(nèi)涵就知道了。
貓:在英美文化中,貓常用來指地位卑賤的人,在很多地方還用它來貶稱惡婦、淫婦。由此可見布什罵印度罵得不輕。在印度,貓常被用來比喻饞嘴貪吃者。可以說,在兩種文化中,貓的地位都不高。
狗:在印度,狗的地位可謂低微極了,簡直從生到死全被貶得一無是處。印度人用狗來比喻好鬧事、阿諛奉承、虛偽、貪吃、卑微低賤的人。比如成語“狗尾巴直不了”比喻人頑固不化,死不悔改,稟性難移;“狗頭”比喻整天喋喋不休的饒舌者;“狗洗恒河浴”比喻壞人就是跳進(jìn)恒河也洗不清自己的罪惡;“狗之死”比喻人不得好死;“狗的裹尸布”比喻廉價(jià)的破布爛衫。看得出,印度人挑這種動(dòng)物來比布什真是頗費(fèi)心機(jī)。
可是,狗對于英美人來說,既可以用來看門或打獵,也可視作人的伙伴和愛物。所以英美人對狗一般不抱惡感,反倒有愛憐之情。在英語口語里以“狗”指人很普通,有a lucky dog(幸運(yùn)兒),a gay dog(快活的小子),a dump dog(沉默不語的人),top dog(當(dāng)權(quán)派)等,“狗”不過是“家伙”的意思。狗不僅可作為人的朋友,而且具有忠實(shí)勇敢的品質(zhì)。英語諺語里“我愈觀察人,我愈愛慕狗”一句甚至表露出一種“狗比人強(qiáng)”的思想。
驢:印度人用驢比喻極其愚蠢、頭腦簡單的人。有“蠢驢——笨蛋”;“讓驢馱書——教蠢人識(shí)字”等語。英美文化中的驢雖然也聰明不到哪兒去,但在《圣經(jīng)》里,撒母耳尋找驢子,驢子告訴巴蘭,讓他看到了耶和華的天使。約瑟把瑪利亞和耶穌馱在驢背上逃往埃及,以躲避希律王的迫害,在受難前,耶穌騎著驢勝利地進(jìn)入耶路撒冷。這一系列有關(guān)驢的傳說使象征平和、謙恭、忍耐和勇氣的驢格外受西方人喜愛。
這樣一來,印度人自認(rèn)為(蠢)驢和(賤)狗的命名儀式非常解恨,可實(shí)際上在英美人看來,驢子并不討厭,狗就更可愛。所以由于文化差異,印度人的報(bào)復(fù)幾乎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