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某于99年6月向某保險公司投保了家庭財產保險及附加盜竊險,保險金額為1萬元人民幣,保險期限一年,自99年6月7日零時起至2000年6月6日24時止。沒有想到的是,99年8月,何某所在單位用職工福利基金在另一家保險公司為每個員工也投保了家庭財產保險及附加盜竊險,保險金額為每個員工8000元人民幣,保險期限也為一年,從99年8月20日起算。2000年3月的一天,何某下晚班回家時,發現家中房門大開,屋內東西凌亂不堪,何某知道已失竊,立即向派出所報案,并通知了兩家保險公司。經統計,此次失竊,何某的經濟損失達6300元,公安機關一直未能破案。何某向兩家保險公司提出賠償要求,保險公司則以何某重復保險為由,競相為自己推脫責任,拒絕賠償何某的損失。何某無奈之下,起訴到法院,要求兩公司賠償其損失。
本案涉及到重復保險問題。根據我國《保險法》第40條的規定,重復保險是指投保人對同一保險標的、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分別向二個以上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的保險。本案中,何某就同一份家庭財產分別向兩個保險公司訂立了保險合同,雖不足出于故意,但實際上構成了重復保險。我國法律并沒有禁止重復保險,因此,此案中兩家保險公司都拒絕賠償何某的損失是沒有道理的。那么,保險公司該如何進行賠償呢?我國《保險法》第40條規定:“重復保險的保險金額總和超過保險價值的,各保險人的賠償金額的總和不得超過保險價值。除合同另有約定外,各保險人按照其保險金額與保險金額總和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中,保險金額總和為10000元+8000元=18000元,兩家保險公司分別承擔的賠償數額為6300×(10000/18000)=3500元和6300×(8000/18000)=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