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建環境仲裁院
巴西《圣保羅州報》2001年9月13日曾報道,巴西將在里約熱內盧建立該國的第一個環境仲裁院。這個預計在10月份正式開始運作的仲裁院,是由一些環保領域的律師和專家組成的,目的是為目前巴西各級機構以及法人和自然人之間廣泛存在的環境保護方面的爭端提供一個快捷方便的解決手段。即將出任仲裁院院長的阿爾弗萊多·羅德里格斯律師說:“對大自然的任何破壞都是極其嚴重的,它們直接損害公眾的利益。目前巴西只能通過司法手段來解決環保糾紛,在等待法庭經過漫長的司法程序作出裁決并最終得到執行時,對環境的破壞往往仍在繼續。顯然,環保需要一個更為有效和快捷的機構,以盡快阻止我們的生存環境受到不可逆轉的破壞?!绷_德里格斯表示,環境仲裁院是一個民間組織,不從屬于任何司法機構,只依據有關的法律來工作。
德國:準備對飲料瓶征稅
近期的《歐洲環境觀察》上有一份報告說,為提高可重新使用的飲料瓶的利用率,德國準備對一次性飲料瓶征稅,每個瓶子的征稅額度從0.15~0.30德國馬克不等。德國包裝行業條例規定:以瓶數計算,所售出飲料的72%要使用可重新使用的飲料瓶。但1999年的市場調查顯示這一比例尚未達到,而且對1991~1998年罐裝啤酒的銷售趨勢進行分析,發現罐裝啤酒銷售量在整個啤酒銷售量中的所占比例,已由最初的12%上升到了20.5%。因此,對啤酒和礦泉水等飲料的包裝瓶進行征稅是很有必要的,雖然德國包裝工業界強烈反對這樣做。德國環境部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可重新使用的聚乙烯對苯二酸酯瓶子,比可重新使用的玻璃瓶對環境更有益。雖然前者只能平均使用15次,而后者使用次數達50次,但如果考慮運輸過程這一因素,那么前者對環境的影響自然要小得多。
日本:環境合計制度迅速普及
日本環境省發表一調查結果:到2001年3月底,已有350家企業采用了環境會計制度,比一年前增加了12倍,此外還有650家企業計劃采用這一制度。這表明企業正在增加環保投資,并利用其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此次調查的對象是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及從業人員在500名以上的非上市企業,共6400家。環境會計制度最早是從歐美國家興起的,近年才傳入日本。它是一種把用于環境保護的投資和由此而獲得的經濟效益作定量性的測定、分析和加以公布的制度。為了促進和規范這一企業活動,日本政府于2000年制定了《引進環境會計系統指南》。
新加坡:10年不吃口香糖
1992年新加坡政府頒布了進口及銷售口香糖的禁令,之所以出臺這樣的禁令主要是因為一些缺乏公德意識的人四處亂丟口香糖殘渣,政府擔心它會影響地鐵和電梯的操作,同時也是出于維護花園城市清潔的考慮。飽受口香糖殘渣之苦的公眾也對口香糖表示出了反感。不過,在新加坡吃口香糖并不屬于犯法的行為,政府對此沒有作任何明文規定,只要你買得到便可以盡情享用。新加坡政府做了嚴格的規定,那些走私口香糖的人將被處以一年的監禁和最高達1萬美元的罰款,當然那些少量的攜帶者不算在內,游客帶一些供自己食用也是允許的。到2001年,這項法令實施已快10年了,新加坡人早就習慣了沒有口香糖的生活。只是在節假日里,新加坡人才偶爾會去臨近的馬來西亞購買一些口香糖,回家后“偷偷”享用。他們開玩笑說,其實他們可以坐半小時的車去馬來西亞,盡情地抽煙,嚼口香糖,然后再回新加坡。
1997年,政府針對有人通過郵寄的方式從國外訂購口香糖的情況,再次加大了打擊力度,規定非法訂購口香糖的人也將被處以一年的監禁。但是,去年新加坡有些報紙報道,政府可能放寬對口香糖的禁令,原因是出于對那些吸煙人士的考慮。新加坡藥業的一位發言人曾向政府提出是否可以重新考慮一下對口香糖進口的全面禁令,適當進口一些含有尼古丁的口香糖,這樣會對國內的戒煙人士有所幫助。不過目前政府還沒有作出最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