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篇
問:歷代中醫為什么十分推崇紅棗?
答:紅棗果形美觀、色澤鮮艷,象征著幸福、歡樂、吉祥。民間各種重要的喜慶禮儀上,紅棗常作為吉祥物出現在人們面前。
紅棗,又稱“大棗”。它在祖國醫藥寶庫里歷來是一味用途廣泛的良藥。《神農本草經》中,大棗被列為上品。漢代名醫張仲景在他所著的《傷寒論》中,共有113個處方,其中63個處方都配用了“大棗”。
據《本草綱目》、《名醫別錄》、《食物本草會纂》等醫著記載,大棗具有“養血補肝”、“補中益氣”、“滋腎暖胃”、“安中養脾”、“生津液、悅顏色”、“通九竅、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等功效。
問:常吃紅棗為什么能有助于美容呢?
答:我國民間素有“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之說。這是由于紅棗具有益氣健脾作用,能促進人體氣血化生,而氣血充足便會使面色紅潤、皮膚潤澤。維生素C有防止和消除皮膚色素沉著的作用,可使皮膚保持光潔細膩。常吃紅棗,可獲得大量的維生素C,對雀斑、痤瘡、口角炎、唇炎、脂溢性皮炎、頭發枯黃等影響面部美容的疾病均有防治作用。紅棗中的維生素E能促進皮膚血液循環,使皮膚和毛發光潤,并有助于展平面部皺紋,從而使人不易顯出衰老。
應用篇
我國京劇大師梅蘭芳生前十分重視飲食養顏。他當年雖然年已花甲,但卻依然面如冠玉、神采奕奕。
在梅蘭芳經常服用的“美容秘方”中,有一則“紅棗方”(又稱“黃豆紅棗膏”)。其配方和服食方法簡單易行:黃豆(研末)500克、紅棗500克,清水適量,熬成糊狀,調入白糖250克,冷卻后收膏,分成10等份,每日1份。常年服用,可保持面部紅潤。
我國民間流行頗廣的“紅棗方”(俗稱“紅棗粥”),其配方和服法更是簡便易行:將大米90克洗凈、紅棗50克,用溫水洗凈,放入鍋內,加適量的水;煮熟至稠,即可食用。常食,具有健脾補血、悅澤容顏的功能。
“紅棗湯”也是滋補養顏良方。紅棗50克,洗凈,用清水泡發片刻入鍋,再加適量清水,煨煮至熟爛,然后調入紅糖20克。早、晚2次溫服。功效健脾養血、豐肌悅色,護膚養顏。適用于脾胃虛弱所致面色蒼白、形體消瘦。
“紅棗茶”在我國民間也很流行。將紅棗10只洗凈,剖開與茶葉一起放入蓋杯中,用沸水沖泡,燜5~10分鐘,一般可沖泡3~5次。喝茶食棗。功效健脾益胃、補氣養肝、強體美容。適用于脾胃虛弱所致形體消瘦、神疲乏力,面色黃白,容貌憔悴。
“紅棗鴨子”是一道食療菜,具有補脾益氣、滋補養胃的功效。制作方法如下:將1000~1500克重的老雄鴨剖洗干凈,宰去鴨腳,入開水氽一下撈起。用紹酒抹遍全身,油炸至淡黃出鍋。鍋置旺火上,加清水2500克,用豬骨墊底,放入鴨子燒開,加姜、蔥、胡椒、紹酒,改用中火煮1小時,再改小火,燉至七成熟時,加入洗凈的紅棗100克、精鹽適量,待鴨子熟透棗香時取出鴨子。鴨脯朝上擺于盤中,揀去蔥、姜、豬骨。紅棗放在鴨四周。原汁湯中加入味精、濕淀粉,勾成茨汁,淋于鴨身即成。此菜肴滋味鮮美,適用于身體虛弱、脾胃不佳、心悸失眠、營養不良等癥。
訣竅篇
1、小紅棗肉質緊,宜文火煮粥;大紅棗肉質松易爛,宜急火蒸糕;愛吃棗者應選購小紅棗;喜喝湯者,可選用大紅棗。
2、紅棗是一種富含維生素C的果品,但維生素C遇熱易被破壞。而紅棗的鮮食卻可以避免其中的維生素C在干制和煮食時的損耗。在有條件的地區,如能每天吃50~60克鮮棗,就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要。